果博东方公司客服19048888887
网站首页  祖训族规 族谱研讨 沂州九曲店 淄川般阳 淄博颜山 昌邑道照 广饶三岔 安邱寿光 诸城高密 宗亲联谊 孙境紫气 临沂孙氏 孙氏渊源 访客留言 
滚动公告
欢迎访问《沂河孫氏网》
本网面向沂河流域所有孙姓族人,面向以沂河源头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山东全省、亦可扩大范围至更广的各支派孙姓宗亲。

《沂河孙氏网》持开放包容的理念,欢迎更多能提供孙氏族谱素材、热心族谱研究的网友加入我们的网站建设队伍。
 
      
本网顾问成员: 

孫  强  孫健瑛  孫卫东  孫茂廷 
孫振义  孫振修  孫景存  孫士卿   
孫善修  孫献田  孫宝银

孫朝勇(站长)13869141428
孫宝存(总编)13563962060
沂河孫氏文化研究群206970106
 
访客留言
[6-10]我老家在山东省临沂
[8-27]欢迎来自台湾孙氏宗
[4-15]您好 我
[12-9]大唐庄孙氏,和海州
[12-5]孙梧宗亲您好:刚拜
[12-5]孙梧宗亲您好:
[12-5]孙梧宗亲您好:
[10-20]枣强县是否还有尚林
[9-25]网页记载的郯城茅茨
[9-4]山东般阳(般阳:山
[9-4]山东般阳(山东省淄
[9-4]山东般阳(山东省淄
[9-4]山东般阳(般阳:山
[8-27]我是济宁孙氏后代,
[3-2]我们这的辈分&nb
[9-4]勿忘在莒
 
九曲店谱序文

 

谱序文(之一)贵后八世孙士久

        余生十余岁,晨夕依依于先君。(先君)常与余言累世流传(之事),因(而)得知稍悉余之上世原居枣强县尚林村。明初洪永年间(洪武___建文___永乐年间?)甲科迭见。曾有官至词林太守者。逸至成宏(成化年间___1464___1487)年)年间迁发于乐安受压为氓。在城内居三世,墓在东廓外。

        隆庆二年大水为灾,又迁于城东北三岔庄。余故以始迁乐安之祖为始祖焉。始祖讳 贵,字大卿胞兄弟四人_富、贵、荣、华是也。堂兄弟五人__宽、洪、俭、重、勇是也(注:此处有误——宽不应出现于此!)富之后,今居博山颜神镇。宽之后,居沂州九曲店。洪之后,有居诸城相州者有居昌邑道照里者。其余则失传矣。余之始祖高祖忠厚淳朴,世业农桑。高祖生曾祖六人。
        第三支无后。长支、四支、五支之后今仍居三岔者较多。崇祯初年,复迁居城市者唯二支及六支耳。余曾祖行六,天性慈祥,买禽放生,解衣救寒。人多称为阴德公。从此家资渐裕,诗书启后。先祖高登甲第,初任宝鸡令,才堪大用,调繁长安。百废俱兴,教养兼举。摘取内府兵科,职司给练。祉气报国、不畏权奸。封章迭上,为一代之直臣。先伯父身材魁梧武略过人平妖有功,由河间守府浮图峪副府山海关总戎都府钦赐蟒玉,是可谓文成武就重光吾族矣。先祖父系双生,先叔伯亦系双生,或考恩或拔或中,两榜一时出,宰名区若吴堡、麻城、卢江,当年之治绩绥,犹载在邑志者,固至今犹存也。若众兄弟间暨侄孙辈,文科武科、举贡进士及身列胶庠者接踵而起。吾弟由光禄寺而出 州者,善政多端,内召在即,忽高堂染病,奉旨归养,忠厚两全矣,总而计之,虽曰一门显贵,非祖若宗忠厚阴德之报,何由踞至此哉?迄于今老成代谢矣而又散居四乡。

        询祖之名号,多有不能记忆者。倘(若)不及时叙明族谱,恐世远族繁,宗支莫辨,余之罪也。余年八旬矣,颇能记忆前人之支派又有瑞侄年近八旬矣,尚存先世名次一纸,愿不惮烦劳,登阖族之门,将后起遍开其名,按前世之支派接序于后。余详为检阅不胜欣慰。遂不揣固陋,将世世之起居、历履、功名、事实略为一叙,庶后世子孙观谱而亲疏远近,即了然于心目之间去耳。

      乾隆岁次丙辰仲春(1736年)

备注:

“始祖讳 贵,字大卿,胞兄弟四人_富、贵、荣、华是也。堂兄弟五人__宽、洪、俭、重、勇是也”中把宽无论是看作为“富贵荣华”的堂兄弟还是看作为是“洪俭重勇”的堂兄弟都是错误的。62年后贵后十三世孙连奎和孙尚礼在第三次谱序文中,都指出:迁居沂州九曲店的宽是贵的次孙-鼐的亲生儿子,宽是贵的曾孙。年愈80的孙士久在这儿犯了个不该犯的错误,成了不动脑筋的部分后人或他人编造族谱的依据,贻害甚广。

             

谱序文(之二)     荣后十三世孙连奎

   按万姑统谱,孙氏乃周文王第八子康叔(之后)。(康叔)被封(为)卫(国)惠武公,(其孙孙曾耳为卫(国)上卿,因以为氏。粤自秦汉唐宋元坠绪茫茫矣。考前明洪武三年由北直正定府枣强县上林村思贡、克让两祖奉命迁发。思贡始迁青州府乐安县,继迁莱州府昌邑县城西北五里许道照庄,生恕。恕生祯、祥、裕、禧,分四支。克让祖迁青州府东南隅,继迁颜神镇(今称博山是也),生岳柱、童儿、卢儿三人。岳柱、卢儿失考。童儿生子四人 _富、贵、荣、华。富居本处,生子二人__金、玉。金玉分南门、北门。至七世霁、震二祖,分前宅后宅。贵于成化时(1464__1483)迁居乐安县城里生增。增生子二人__鼎 、鼐。鼎生子二人__尚明、尚显,又迁城北六十里三岔庄。尚明生子五人__儒仁、儒义、儒智、儒信、儒忠。尚贤生子一人__儒礼。兄弟排行六人,分六支。鼐生子一人__宽。宽于明正德时迁居沂州府兰山县城东五里许九曲店村,生英、豪、雄、杰分四支。荣于成化时迁居博兴县城北十八里崇德庄。荣生子一人__基。基生子一人__岭。岭生子三人__尚质、尚璞、丹丹。(丹丹)出赘城北灶户李家庄,生子三人__合浦、敬福、敬选。合浦继续李姓。敬福、敬选二祖归宗,分二支。尚质祖生子四人__倬、佑、仟、佐;尚璞生子二人__朋、修,共分六支。佑祖长子三才,明末时徙居城东南乡四十里兴和庄__古李家庄(今改孙家庄是也)。华祖亦在博兴县东北乡王文庄,另有谱,族繁不减三岔。水夺乎源,人本乎祖。宗派失序久矣。心恻。幸有吾族尚礼兄慨然以续族谱为己任,编字二十,周尔复始,务求昭穆,次第分明,不惮烦劳,登阖族之门,详为考稽,谆嘱荣祖支派委任与余已数年矣今岁戊午,特谱世系,以示云仍,勿敢失坠,亦吾门之福也。夫谨为志。

           嘉庆三年岁在戊午(1798年)正月二十四日十三世孙连奎谨识

 

 

    谱序文(之三)贵祖后十三世孙尚礼

    嘉庆元年三月十一日,青州府乐安县城北十里燕王庄监生孙尚礼敬查族谱。始祖讳克让原籍北直正定府枣强县尚林村。明成宏年间迁居乐安,四迁至燕王庄据乐谱云:始族生二世祖增,增生三世祖鼎、鼐。鼎生四世祖尚明、尚显,鼐生四世祖宽明,于明正德时(1506___1521年)迁居沂州府城东九曲店。尚明生高祖五人尚显生高祖一人,共六支。三高祖无后。今之居乐安者俱系五位高祖之后。从此往来交接班次分明。虽各一方,世远祖繁。总系始祖讳贵祖之后。互通音问,更期会合有时。据尚礼公称,始祖讳克让由尚林村迁居青州府东关东南隅,又迁居博山县颜神镇,生子三人__岳柱、童儿、庐儿。岳柱、庐儿外迁。童儿生子四人__富、贵、荣、华。富居颜神镇,贵居乐安三岔庄,荣居博山县城北十八里崇德庄今孙家庄),华居博兴县城东北乡五十里王文庄。贵生增,增生二子__鼎、鼐。鼎生二子___尚明、尚显。鼐生一人___宽。宽于明正德时迁居沂州府兰山县城东九曲店村。礼思自枣强居兹土不过十余世耳,其外徙不知归者不下数十支。而地远年延者,无论己第,揆诸一本之谊,聚族而居者为一家,而不知归宿者独非一家乎?自枣强迁居此土者为一家,而自枣强徙居他所者独非一家乎?且居枣强者,其始果土住(著)乎?抑自他处徙居乎?谓土住强当受姓之初,何尝在枣?谓自他处迁居,则寻迁居之由来千里而近百里,而遥我孙氏到处有人,末知何者为迁居枣强之处,又安知何者非迁居之处乎?况孙氏为康叔之裔,未闻康叔之外更有赐姓孙氏者。则是同姓皆同宗,同宗皆同族也。一族不相属,推   之支祖之心不乐。一宗不相属,推之鼻祖之情不畅是焉。得不一宗联之。联之一   宗,则凡族之末知归宿者同入宗谱,则宗族之末始,无同族之人是敬宗。即所以收族也,岂曰无补?礼所以南征北迈,不惮勤劳,宗谱族谱一时并修,使一本之人散而复聚,不至等诸越之相视也。凡我同族当共尊此意。

 行辈按二十字接次挨排。礼于族间居中等。以上当等五字,余字依次相递,

周而复始,初见问居何字行辈,自可罨然。二十字列于后:     

忍耐全身本 勤俭立业根 能行忠与孝 福禄万年新

                                                      孙尚礼谨述

       谱序文(之四)(宽之)曾孙宏谟

          家谱小引:

    夫人之生也,虽禀乎天地,而身发肤受之于父母。余思祖先世居乐安,因年不登,携祖母乔居沂州府城之东名曰九曲店而生祖四人,迄今百有余载,子孙绵长,后世昌茂,皆托祖上之福阴。迩年以来,迭罹凶荒,干戈扰攘,盗寇四起,民无居址东奔西窜。间有流寓他乡而末得即归者,久羁在外,恐其日久年远而无家谱,无可稽考,谨序宗派,永垂后世,以示端本澄源之意。是为引。

                               曾孙宏谟谨述(于清初)

 

       谱序文(之五) 宽后十世孙绍庭

       余读原谱小引,余家青州府乐安县人也。始祖讳宽同祖母赵氏,由乐安迁居沂   州九曲店,传家忠厚,子孙繁衍。四世祖讳宏谟恐世远年延,族繁莫辨,援立家谱,并作小引。余家支派分明毫然不紊者,实基于此。由四世传至七世。乾隆元年丙辰岁(1736年)余族叔曾族讳佩昭纠合族人,根据原谱,序次详明,上既有以继往者,下即有开来也。又越三世为十世,余族叔鲲兆、胞兄弟孝庭,上承七世祖光先之命,悉心缵修。时有寄居他乡音问,疏而将次莫考者亦皆询访的确,详载谱内,是年岁在癸未(1763年)。自癸未迄今壬子计年二十有九,计世一十有二

   。余族叔祖与余胞兄年俱六甲,命余续修之。余仍遵原谱之支派,将继起者按世罗列誊写四册,细加检阅,毫无差谬。功峻之日,命余作序。余思累世之事迹、功名、人品、行谊,谱中所载甚悉,今亦不必多赘。谨将始祖迁居本末、立谱之人一一据实指陈,使后世有所观型云尔。至于藉祖宗之庇荫,绵子孙之福。庆桂馥兰薰,接踵而起,此乃阖族所深望也。是为序。

                 乾隆五十七年岁次壬子(1792年)季冬朔日

                 十世孙邑庠生绍庭敬书

 

 

       谱序文(之六)宽后十世孙干庭

       吾族渊源载于前谱, 叙者详矣。后人欲上缵祖考下启将来,敦宗睦族,永无愆忘。将惟谱谍,是赖粤自四世祖讳宏谟公修谱于国初,而族曾祖讳 光先、讳佩昭次续于乾隆元年,族叔祖 讳鲲兆公、族兄孝庭、绍庭公三续于乾隆五十七年。吾胞伯叔祖讳 克昌公承前人之志,为后启之谋,缮誊数册,令族人不时检阅,示不忘也。 然而来百有余年,世远派分,盛衰迭乘。析居散处音问难遍,往往一脉之人视为行路。前人敦宗睦族之谊将就淹没。伏读族谱,能无慨然?丁酉岁(1897年),吾族建立宗祠。不辞劳,不避谤,朝夕督工,虽枵腹无倦容者,惟族兄际发一人。 兄家不如中人产,目不识一丁字,独以敦族敬宗为己任,可不谓贤欤!祠事竣, 吾以谱事相商,兄更踊跃有喜色。遂于正月间忍冻负囊,奔走百里,人考其实,户述其详。凡三阅月未料理家事。此谱之成所,以易易也。兄既负悴于外,

   吾与族孙敬堂缮写校对,共定五册。虽有遗漏,暂付夏五郭公之例,使族之人有乃心敦,如际发兄志者,庶可绵祖考之遗泽,启将来之昌运也。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孟冬菊月朔日

            十世孙干廷谨序 十三世孙敬堂敬书

 

        谱序文(之七)     李宗仁

       国之有史,家之有谱,有以异乎?曰:无以异孱也。时代变迁则修史。乡村杂乱多修谱, 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有说乎曰:有国史,记一国之政,记言记动, 甚散漫也.经娈迁而不修,恐文献无征。家谱载一家之事,某村、某里、某支、 某派,甚纷繁也。经离乱而不修,则稽自古以来考亦难矣,体例之则,大小不同, 其义一也。民国以来,名家大族纷纷修谱,意在是乎。乐安孙氏,天下望族也。 名儒硕彦,代不乏人,闭户映雪投书,诸懿行尤,传为佳话。其支派有迁于沂者曰九曲店。 孙氏诗书继世,科第蝉联,名誉著闻,子孙繁衍,郡人景仰之曰久矣而且士食旧德, 农服先畴,买牵车牛,工守俱获。其在四百族中,固善良之族也。 兹因续修族谱,成其贤裔慕侨索序于余。余与慕侨世交也,故推其意而序之。

前清拔贡曾署理山西繁峙灵邱等县知事临沂县文献积委员会委员长 李宗仁   谨序

                                    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夏月

 

 

       孙氏族谱序文(之八)庞作梁

 周礼太宰以九两系邦国之民五曰宗以族得民可知古圣所以维系人心而使之相周相救固结莫解者忙必自宗法始宗法立而后同族联为一体乃可合全国互相团结而成为一大民族三代而后教衰俗敝宗法废而人心涣一本之亲视同陌路庆悼不相通患难不相恤甚者操同室之戈燃煮豆之萁而犹侈谈民胞物与其谁信之谱牒之学所以使一族之人明于一本之义因尊祖而敬宗因敬宗而收族序尊卑笃恩谊宗法之遗意也沂东九曲店孙氏系出青州之乐安县耕读传家为吾沂望族者四百余年矣一日孙委员出同族所续族谱见视并属为序受读一过是谱创始于清初由一续而再续三续迄今已四序矣支分派别源流清晰乃知孙氏所以继继绳绳绵延弗替者不惟祖德宗功遗泽孔长良由世克承先志笃于族谊故耳慕侨方以委员整理党务领袖全县复于公馀佐族人完成续谱其能推尊祖敬宗之意而笃于族谊若此必能指导民众由家族而联为国族无疑也岂仅保家长世已哉吾族以先世乱离之故宗谱散失数年来欲搜辑而未暇续孙氏之谱不禁窃自愧也用敢不辞而为之序

  民国二十四年七月上旬前清廪生文献委员会委员兼县志局分纂同邑庞作梁序

 

 

       孙氏谱序文(之九)王启昌

 

  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书曰作善降之百祥循是说者遂有因果感应之篇遂日记善行之多寡累至千百端即以富贵寿考贵报于冥冥似与天为市易者而证以颜渊盗趾则其说不能通矫世之夫斥因果感详为虚诞谓其惑于释氏之夸毗不足信也抑思其背乎易与书之明训欤吾则谓锱铢而计岁月而期者非也而综合数十百年占其家世盛衰其或歼者亦鲜已今观孙氏家谱载其上世有称为阴德公者买禽放生解衣救由寒由公而后家资渐裕诗书继世其子以甲第为县令荐擢给练称为直臣其孙以武略平妖寇位至山海关总戎钦赐蟒玉而以儒业成名者迄于云仍不替于戏阴德之报其彰彰故如是乎埋蛇救蚁信不诬也夫一善之称未必足以召天和惟其善之为人所知者泰岱一石黄河一波其不为人所共见共闻可口述而笔记而其德乃积而弥厚流而弥光故曰阴德君观此谱好善之心能不油然而斯世之人未见此谱者不知阴德为何事多好名而少好德每欲侈陈先世以为光荣而一已之束身或忘祖训趋利背义不徒施与乡党而加之骨肉甚至以尊属诱惑子孙倾其产以供我挥霍设局诈骗陷之非法而犹阳为护惜以示其恩故作痛悼以饰其后此较诸争产攘财?墙构讼显然推刃而无忌惮之徒尤为阴鸷盖传所谓展氏隐匿者也而犹望其子孝孙贤守其世而不陨其家能乎否乎一观此谱能勿憬然乎能勿懔然乎于此而不骇汗浃背可谓怙恶者也叛周易欧蔑尚书欧亦归于逆天而已吾愿如此人者观孙氏之所以昌悔而返于善也则欺斯世之幸也夫

   民国二十四年岁次乙亥五月二十九日清敕封中宪大夫花翎提举衔会典馆汉膳录官

   议叙湖北候补州同知加二级王启昌序

 

       谱序文(之十) 王绪昌

   家谱者,所以明事迹,述历履,分支派,论亲疏,继往开来, 使后世得以检阅,不至一脉之人视同陌路也。民国念四年,郑子山先生设账余家, 出示孙氏族谱示余作序。余才疏学浅,何敢枉为?而师命难方,只好献拙。 夫国家重民族之义而团结,民族必自有之家族始,则整顿家族乃巩固之先河是也。近年来,各族姓莫不以修谱为急务。余观孙氏谱自明清两朝,科第连绵,其所以家声永振, 累世流传者皆从阴祉中得来也。近又阖族自奋共襄义举,按前世之支派续修于后, 振纲契领,皆有条而不紊。诚所谓整顿家族,正所以巩固民族云耳。是为序。

       前费县禀贡生已酉制科徵士邮传部主政王绪昌 谨序

 

 

       谱序文(之十一) 郑学海

   家声之振兴,赖有家族之绵延。家族之绵延,赖有家谱之详明。富贵得达者,家声也; 亲疏远近者,家族也。富贵有不同,得达有不一,亲疏分几等,远近分几支。 事虽有定,繁如烟密。舍家谱之记载,安得经久不忘,百世亦可知乎?欲使家声之传闻, 家族不混淆是非,修谱不为功,此家谱所以当务为急也。余观孙氏之家谱知其家声矣, 有以知其家族矣。自明清以来,文武迭迭不乏。显达之人子孙绳绳, 罗居临乐诸县,真旧有之家声家族也,旧有之家谱也。今又本诸旧有之家谱以继修之, 居今以继修昔俾后以继今,可以源源相继焉,其昔之家声家族由传其今之家声、家族由是传其后之家声家族,亦由是继之永传也。是为序。兰坡兄出谱示余作序。余本无学,曷可胜任,聊为数语,以应知心。

       中华民国二十四岁次乙亥如棣郑学海敬序

 

       谱序文(之十二)   陈春台

   世运有升降,人事有盛衰,家道有隆替。惟此血统观念历百劫而不改,亘万古而常新, 孝子慈孙。所以,尊祖、敬宗、收族者,赖有此耳。自来簪缨名门,各有家乘诗书, 寒素亦著谱谍。虽经骚乱播迁而剥果蒙泉,未尝稍息,我华族血统观念之深, 不与此见一班乎?孙氏为沂东望族,自其先世由清之乐安府迁居沂东九曲店, 计时十有八世,阅四百余年,科第蝉联,贤豪辈出。族谱之续修,迄今已盖五次矣。 闲尝谱其家世,如秀明之慈航济众、赞皇先生之林泉高风、介寿先生之宁人、 志善先生之千里寻父,皆大节昭著,卓卓可述,远庵、起渭两先生之事业、文章,父子济美。南图、鹤洲两先生之不染势利,后先争辉,尤 为近代所未有。 孙氏之世德作求,瓜绵椒衍于兹土也,岂不偶然哉?其族人宜振,字诜奄, 少时曾执经问字于余。今秋过鸿雪斋,以第五次续修之谱相示,属为作序。

   余曰: 噫嘻!世风之降也,人心日即于浇漓,父子不相顾,何有于远祖近宗?兄弟如路人, 何况乎分支别派?甚至残同胞以邀利,卖祖国以求荣,四万万人一盘盘散沙。 职比之由,孙氏一族能于皆浊皆醉之余,实行其尊祖敬宗收族之雅,非有古君之遗泽沐浴而熏陶焉, 曷克至此?诜庵告余曰:是举也。族人永德管理庶务、 培厚管理财政,永聚、宝信、宝忠充应采访,文采缮写校对参阅编辑。诸君充任合作,故事无不举。余既嘉其纯谊高风,有合于古人孝慈之旨,故乐为之序,以风之无血统观念者。    民国二十四年岁次乙亥仲秋浣同邑优廪生陈春台敬题

 

       谱序文(之十三)谷宝川

  当谓一代有巨室共仰, 名臣一乡,有鸿儒群推硕彦。家世继承相沿。勿替斯族谱所由作也. 吾乡孙氏谱所载, 文官武职,科第连绵,皆由其先世荫祉得来,更经诸名公之赞 序美矣。今复请序于余,余才学浅陋,何敢多赘?然而,先正之典型不容淹没也。 前哲之模范为取法也。盖其祖宗所培植,师友所栽成。前后明 清两朝历四百余年, 为临沂郡一大望族也。今观其后世繁昌,可知其先世瑰耀,更非无因而致。书曰:作善,降之百祥。信夫。

       临沂后学八十三岁醴泉谷宝川 谨志

 

 

       谱序文(之十四)去乐安敬查源谱及续谱之经过 孙文采

 盖闻木有本, 水有源,人有祖,礼自然也。夫本乎根本,水本乎渊源,人本 乎祖谱,此乃本源之明表也。然木无本则不生,水无源则不流,无祖谱则乱宗也。吾始接支派分明, 毫然不紊矣.后世重修族谱皆依赖宏谟祖之功也。吾孙氏族谱定例大三十年一续。 恐其世远族蕃,宗支莫辨,后世子成无所稽考矣。于民国甲戌岁续修家谱。 有族侄永田贸易青岛,经过诸城北乡四十里相州镇请来家谱册。内注始族之支派与吾族始族之班次稍有不明, 殊难悬揣。族人公推余与族夫人侄永田同赴乐安三岔里大等处细考族谱,详其的确。是年四月二十三日起程 至二十九日到里大村。有族人大方等 无不踊跃欢迎。请谱查考,大方乃尚明之十一世孙,即我十一世族叔矣; 康田乃我十二世族兄也;毓鑫即十四世之族孙也。在贵处招待, 无不遂从。对谈数日 之久,未能管理农事。至五月三日 ,有族众十余人同往乐安东关外先祖茔内祭祀。至四日 同族叔大方、毓鑫同赴三岔镇。(三岔镇处)亦正在续修族谱之间。 真乃天涯地角各居一方,云山相阻,不约而同。果感先祖之灵佑也。 续谱之人有族兄世禄、宣三、族侄升堂等。请出族族,悉心较对,吾始祖上世之派载内实无差讹。 自此知相州族谱与吾始祖行辈不相符矣。有此搅扰数日, 招待优良,足见一脉相传之情实无忘焉。至是有十一日,由里大起行,有族叔大方用大车将我二人送至六十里辛店站分手。 吾族有此于敦厚之人,乃孙氏门中之人, 乃孙氏门中之幸福耳。至二十五日到家,族人无不盼之。即于谱局内将始祖迁居之由来详载谱内, 无不清楚。自此展览,吾孙氏之根源了如指掌,以为后人检阅无憾。

  十二世孙文采 敬撰    十三世孙永田沐浴敬书

 

       谱序文(之十五)孙文采

    吾族之本源载于前谱序者详矣。而前人之志后使用人继承之,不然世远族繁,宗支莫辨,罪难赦也。唯吾孙氏族谱,世传三十年一续。自丁酉年岁续修族谱,仅缮写四册,今上余年矣。于民十余年,世界战争,恐其族谱遗失,世远年延,子孙繁而难稽矣。于甲戌岁纠合族人提倡续谱之事,族人无不踊跃乐从,皆愤起续谱之念。择日兴工检阅谱序内班次,稍有不明。主余与族侄永田同赴乐安、三岔、里大等处,会同族人稽考老谱,悉心校对。凡数日之久,考查清楚。吾始祖讳 克让原藉北直正定府枣 强县上林村。自明初洪武年。奉命迁发青州府乐安县。生二世祖三人__岳柱、童儿、卢儿是也。岳柱、卢儿二祖失考。童儿生三世祖四人___富、贵、荣、华是也。富祖居博山县,另有谱。贵祖仍居乐安县城关,生四世祖增一人。增祖生五世祖二人___鼎、鼐祖是也。鼎生六世祖二人___尚明、尚贤,

   复迁乐安县城北乡六十里三岔镇,子孙繁盛,尤其多矣。然贵祖、增祖、鼎祖、鼐祖墓在乐安城关外正东二里许。先莹内有碑为记。碑文曰:孙氏先茔。鼐祖生六世祖一人讳宽。(宽)于明正德时由三岔镇迁居沂州府兰山县城东乡五里许九曲店。自此以宽祖为始祖下焉。始祖生二世祖四人___英、豪、雄、杰是也。传至四世祖讳 宏谟公始修家谱于清初,并作家谱小引。后人再修家谱于乾隆元年。后又有八世祖讳 鲲兆公与九世祖讳 克昌公、十世祖讳 绍庭公三序家谱于乾隆五十七年,又传至光绪丁酉岁,有十世祖讳 际发公、讳 槐庭公同十三世之族侄敬堂四续家谱。至今屈指三十余年矣。然屡次续修族谱之益令后人不时检阅,知亲疏别而远近,分世系明而宗睦,示其不忘也。盖闻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天之生万物而散其气于万类。祖之生子孙而传其脉于子孙,礼自然也。吾孙氏自迁居兹土以来,计所四百余载,计世一十有八,继续续修族谱已五次矣。子孙连绵,后世昌茂,皆赖祖上之福耳。自民国成立立以来,干戈扰动、盗寇四起、民无居址、东奔西逃。间有他乡而未能归宿者。久羁在外,恐其日久年远。无可考稽矣。至民国甲戌岁,世界和平、五谷丰登。有族侄永德等提倡续修族谱之事阖族之人无不称善乐从,皆曰原有族谱不过抄写数册如有损失,则支派无所稽考。然续谱之事虽难而功巨,费繁,实难成焉。自此忧虑尤其甚也。吾族幸有不辞劳、不避谤之人,续谱之事确不难矣。有十三世族侄永德管理庶务、校对、兼印;又有十四世之族孙培厚管理财政;族人公推余缮写校对参阅编修;有堂弟文聚与十五世之族孙宝信、宝忠等终日在外跋涉山川、不辞劳苦、奔走二百余里,登阖族之门。人考其实、户考其详,缮开后起者之名,按支派接续。若不接续清楚,恐先祖之忠孝节义淹没、、不至相逢不识矣。余今将先祖之名讳后人之里居,由委溯源,支派注明。后人按谱稽考知其也系某支某派、某人于某时迁居某处。不但恩抚者,又无混沌乱宗之说。即(使)有同姓不同宗者亦不得而窃附焉。吾孙氏自奉命迁发以来,功名迭出有文官至河间府知府陕西试场正考官、殿试场读卷大臣、秘书院大学仕;有至兵科记事、中者武官;有至山海关总戍督都府,钦赐蟒玉一品光禄大夫。忠臣孝子陆续不绝,谱序之内仅略略以述。忠臣有忠臣屏,孝子有孝子屏。屏文由河间府监察御史曹溶拜探。后吾族复迁至九曲店。虽非名盛之地,而后世业诗书者有人,勤生产穑者有人。或科举或会试或入庠补廪者接踵而起,可谓名成武就、重光吾门矣。至今国体更换,职衔随之而变,或上尉,或上校,或中校,或委员长,或革命志士。现任各县党务整理委员者尤其多也。虽曰一门显贵称盛,而非祖若宗忠厚阴德之报,何由据至此哉?迄今老成代谢矣。然吾孙氏成绩卓著,善政多端___有七世祖举人公讳 泽世、八世祖进士公讳熊兆父子二人创修沂州考棚,又创募沂河善桥三百余空。当年之治迹载在邑志者,固至今犹存也。又有乡里人同立善政碑、赠善人匾,旌曰慈航济世。今次仅将世世之功名、人品略略一叙,然吾孙氏子孙繁盛于今次续修家谱,由二世祖英豪雄杰四祖分四大支订四册为一部,以备后人检阅查考,确不难也。英祖一支传至四世祖讳宏成功迁居常山县孙家庄,另有谱。豪祖一支俱徙居他处,谱内载注详明。雄祖一支仍居九曲店者较多。杰祖一支亦皆外迁,详载谱内。今续谱之人愿出微力,将外迁不知归宿者悉心考究,接续分明,已足愿矣。工峻后,余择二十字开列于后,以备排行命名之定例。十世以上不能划一,十世以下者务要遵照,宜敬避各支祖讳,此乃尊祖敬宗之意也。又推余为序,余思前人能体志于今日,焉知今日不能体志于后人也?今人既能遵照于前人,焉知后人不能遵照于今日也?余才疏学   浅,不善为文,仅将始祖之由来、历履、功名、人品、续谱之事、修谱之人一一据实指陈敬述始末,藉祖宗之福泽,绵子孙之吉庆,以为后人之所望耳是为序。

       中华民国岁次乙亥仲夏朔日 十二世孙文采敬述

       汝文振培宝 树希思寿康 广乐繁昌盛 发宪映雪堂

 

 

       谱序文(之十六)十二世孙文聚

   木无本不立,水无源不流,则族谱与焉。假使前人营谋筹划创之与前者,而后人因仍苟且不可缵述于后,则支派紊焉。我孙氏族谱自宏谟公创修于逊清初年,厥从事缵修者屡矣。伟绩丰功载在谱内,勿庸赘述。越光绪丁酉岁,先祖父际发公鉴于吾族户口繁增且又散处四方,若不乘时接续,何以承先泽而启后昆?以故,独任艰巨于补续族谱,之后又监修我孙氏宗祠并管理祭田帐目。伏读光绪二十四年谱序内载际发公建设宗祠之际,不辞劳、不避谤,忍冻负囊奔走数百里等语,籍悉我王考报本,返始之苦心劳瘁极矣。余何人斯能不慨然?乃至民国肇造岁次甲戌,维时又经二十四年矣。兵燹匪祸离乱播迁,凡我同姓在沂者,尚多离乡背井,而寄居外县者能无转徒流离?念及此寝馈难安。客岁春爰,集族众提倡续谱。皆曰善。善则善矣,唯我族人散居远处,若长途相就,谁能负其劳?且续谱时间又非旦夕所能,事功巨费繁,谁能任其怨?余曰非然。自古具热诚者、不*事功巨费繁,谁能任其怨?余曰非然。自古具热诚者不辞微劳谋大事者不计小嫌,况此举也专为世系修明,又非利一身肥及其子孙者,所可任劳,既不辞,怨何有哉?

遂携族孙宝信、宝忠等负旧谱,裹糇粮,共效奎奔走,就谋四方。计时一载有半跋涉三百余里,近族远派,家喻户晓。更有侄永德、族侄培厚等管理财政。堂兄文采担任编缉缮修及监印等事。迄今丙子三有竞峻工焉。于是族众举欣欣然相告曰,我孙族谱虽旧,而族谱续修功又一新,是探本求源之意也,是负劳任怨之力也。恭疏短引叙述前人之创用,记今日之因,以待后来之因而继创者。

                               十二世孙文聚 谨序

 

 

       谱序文(之十七)      十三世孙永田

    闻之莫为之,前难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不传。至于修谱一事,有人创于前,尤宜有人继之于后, 开而启之,从而由之。支派分亲疏辨,贵繁不贵简,重详不重略也。 我孙氏之谱自前清光绪丁酉岁,吾族祖干庭、际发公同吾族兄敬堂于修盖祠堂工峻后, 复又继承先人之志以续修之。缮写数册,颇可供吾族轮流观览,迄今已三十八年矣。 数年不升平,先父常对吾言,当此南北战争、干戈不息之际吾家族谱没有损失, 不能继续修理,是吾族之在憾也。奈因家道窘迫,不瑕纠合延至民国庚岁, 余外出贸易,路经诸城相州镇,遇孙氏永泰,与余交谈,乃悉伊系洪祖十三世孙, 实我同辈之族兄也。当将余邀赴其家,请谱展览。余与家谱平日甚为留意。 捧读之下,即见与吾族谱稍有参差。余临行之际,故带来摘录一纸出为众亲。遂出族谱校对,班次果有不符,即疑有失之简意境单、不甚详明之患。

   众目之际, 殊难推测。余不禁喟然叹曰:有此疑难,修谱之事益不容缓矣。众又虑工费浩繁, 难以递举。当时幸有族叔文聚与族孙宝信、宝忠愿不辞劳,各地采访。 又有堂弟永德与族侄培厚愿司庶务,族叔文采担任缮写兼印。各任其事,当欲择日开会兴工。 余曰:今之修谱如此其急者,虽为族繁又为与相州谱不符,而然也不校正清楚, 阖族之心能释乎?追根求源,是为重要。于是公推余与族叔文采即赴原籍乐安三岔、 里大等处。不辞劳苦跋涉山川,不数旬而至。查出族谱翻校对, 与吾族谱一体相同、毫无差讹。自此始悉错出相州谱也。余与族叔文采在乐安告辞族祖磊方等。 行程之间,心旷神怡,平安归里。遵承先人之志,按支续明, 无容复述。今谱已完成,族人命余为序。余本无学,难胜棒任,不揣冒昧,仅将经过之事实为之序其巅末云耳。

                               民国二十四年岁次乙亥荷月上浣

 

 

       谱序文(之十八)十三世孙永德

   吾氏族谱自宏谟祖初修, 光先祖续修,(鲲兆祖与)孝庭祖(先草修后)与克昌 应改为绍庭) 祖相继而再修,际发祖、槐庭祖(即克昌祖)与族中之祖伯叔昆仲侄孙无不勇跃乐从, 群命德监督。德思蜗卢之次难以作栋梁之材,而功费繁,实难承任。 族叔文聚与族孙宝信、 宝忠皆曰“余可采访之职。 ”族叔文采又曰“余司编次兼印缮修并理参阅。”族侄培厚又司财政。德不禁喟然叹,欣然喜曰:“吾孙氏之谱庶尔其无坠矣。 念始祖之迁居兹土也温良敦厚,自奉俭朴,业诗书者有人,勤稼穑者有人团支部 一门之气,树千载之箕裘,数百年子子孙孙继继承承, 而使云仍于无替者在此谱也。先人能造于今日,焉知今日不能造福于后世?今日既能体志于先人,焉知后人不能体志于今日也?夫尔后世代详矣,支派分矣,而尊卑亲疏之别亦无不辨矣。 虽千里遥遥,户各丁添而一线绳绳系犹庚绩。至于冠婚丧祭互相庆*、春秋伏腊同与祭享、士食旧德农服先畴,此吾累世之家规也。以强欺弱、以少凌长、不守庭训、故犯王章,非吾累世家法之所许也。谱成之后,命余作序, 余思原藉何处迁徒何所,前序载之甚详,无再赘。仅谱之事续谱之人敬述始末,以垂后世于无穷也夫。

                        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岁次乙亥荷月朔日十三世孙永德谨述

 

       谱序文(之十九)十四世孙朝凤

    吾孙氏祖讳宽自明正德年间由青州府乐安县(今惠民县是也。)迁于沂州府九曲店, 耕读传家,子孙昌盛。至四世祖讳宏谟首创族谱于清初, 二次续谱于乾隆元年,三续族谱于乾隆五十七年岁次壬子,于光绪岁次丁酉四续族谱及至中华民国岁次丁亥五次续修族谱,迄今又过六十余载。如不进行第六次续修,恐日久年远宗支不分、亲疏难辨,成吾族之憾事也。惟鉴于此吾族侄宝存等毅然担当起组织此次续谱之重任,奔走四方,电信联系,甚尔登阖族之门进行接续。经数年之努力藉众族人大力支持,继承先人之志,终于完成此次续谱之大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于国于民于吾族皆意义重大也。今谱已成,吾甚感心慰,谨将此次续谱概况简略述之以为序。

                         十四世孙朝凤于公元一九九八年

 

 

       博山县富祖后第九世孙廷铨之历履

    廷铨,字枚先,号止亭。崇祯乙卯科举人,庚辰进士。任魏县知县,调抚宁县知县,升永平府推官。假归。顺治二年乙酉荐授河间府推官,行取吏部稽勋司主事转验封司文选司主事。丙戌充陕西乡试正考官。渐陛升文选司员外郎考功司郎中,转文选司郎中。历任太常少卿、提督四译馆奉使祭告、南海太仆司卿、通政使兵部左右侍郎、户部左右侍郎、吏部左右侍郎、兵部户部吏部尚书太子太保、少保诰授禄大夫、乙亥充殿试读卷大臣。赐龙服黑狐。康熙癸卯拜内秘书院大学士。予告归,赐祭葬谥文,定传载国史。崇祀乡贤。号有《文集》、《诗集》、《汉史》、《忆南征记略》、《颜神杂记》。行世归厚,录十八卷藏于家。配翟氏继宋氏诰封一品夫人,乡谥孝献。生子二人____宝仍、宝侗。

 

 

 

谱序文   十二世 文强 本山 本森 连业

                  (写在第六次谱书印刷之前)

族谱可以使本族之人明白自己家族的历史和血缘关系,有利于正确的称谓,也有利于国家对民族历史的研究,意义非常重大。这是国家权威部门最近肯定了的事情。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各族各支派对自己的家族渊源历史加以记载,仅凭以后的历史学家进行考证来对各个民族的历史加以判说,是无法搞清历史的真正面目的。从这个意义来说,创修续修族谱决不是违背历史之发展潮流的宗派行为。吾宗族六百多年的家族历史记载应该说是对历史研究的较大贡献。

吾孙氏家族自明正德年间(1506__1522) 年(乐安三岔村宗亲孙振修则说有谱书为证鼐之子宽明于明隆庆二年大水为灾)由孙武子祖籍乐安县(今广饶县)迁居至沂州府九曲店村_今临沂市河东区九曲店村)已有四八十年左右的历史。始迁九曲店之祖讳 宽明为始祖宽明生四祖英、豪、雄、杰。英祖一支传至四世时始,外迁至长山县__实今沂水县高庄镇五台官庄;豪祖后七世祖光新一支迁至苍山县磨山镇孙家屯村居住;八世祖世良一支迁至南坊镇东城子村居住;九世祖克遇一支迁至现在的河东区芝墩镇毛墩屯村居住。雄祖之后大部分仍居于九曲店村及周围的六、七个村庄;七世祖光溥一支迁至莒南县官坊乡白家岭村居住;十一世祖汝有一支迁至临沐县店头乡店头村居住

七世祖泽环后人传至十一世奎杰,由城里迁城西马厂湖镇无梁殿村居住。杰祖后六世祖云龙一支后人迁居于今罗庄区东高都村,其后传至十一世汝绡一支迁至南门里,汝杰一支则迁至红土屯村;杰祖后七世祖冕一支迁往汤头镇东北十余里集义庄村居住;杰祖后六世祖云中一支迁至罗庄区彭家坡村居住;杰祖后六世祖云龙一支后人、八世祖世能一支原配所生的后人可能仍在今兰山区大岭镇钦宿一带居住。不知何故,留在那儿的后人没有接续,而其庶妻席氏率其生子复又返回云龙其他后人所在的东高都村处居住。居临沂城历史较长的尚有雄祖后七世祖泽久一支后人、十二世祖本源一支后人及杰祖后十一世汝诰一支后人(六世云鹏一支。汝诰的后人中又有一支迁小埠东村)近几十年来迁居临沂城的则更多。迁居省外国外的也有不少。因历史的原因外出失考的支派有:雄祖后五世祖启秀外出。

懋之次子瑞兆之子天助天化天叙等又迁往何处?杰祖后五世祖明文、明武及明喜皆失考。而外迁至今兰山区白沙埠镇西北十余里大孙庄一带从九曲店迁出的孙姓后人则极有可能是明武明喜的后人。其中大孙庄九世祖振四的一支后人迁居九曲镇柳杭头村,又碾转迁至相公镇小茅茨村居住。以后外出及失考者也很多。这种情况大都发生在第一第二次续谱之间及第三和第四次之间。这大都是由于续谱的间隔时间太长或不通音讯或无法考证的情况下发生的。有的则是由于遵循非嫡系不入谱的族训原则造成的。相公镇范古墩村、六世祖懋之长子长孙凤兆的后人迁往城西南满沟屯村、莒南县刘家白龙汪村、城西钦宿一带、枣沟头、苍山县矿坑等我孙氏后人以及临沂城内我部分孙氏后人的失考原因大都如此。范古墩及矿坑的失考时间远在第一、二次续谱之间,其他则发生在三、四次续谱之间这一段时间里。这种情况在另有谱的英祖后人那儿也很常见。本次续谱特将这些情况罗列一番,以示亲近,并将在搜集材料齐备、认真考证的基础上将这些地方的后人繁衍情况载入谱内、接续详明。我们前几次续谱的不足之处在于对于一时没弄清的某支后人的情况,没有注明去向及配偶的姓氏,盲目地下了失考的结论,以至于现在不好在有一定线索的情况下进行接续。另外,流落在外的人也应记住先人的乳名及配偶的姓氏,以利于后人的认祖归宗。

吾孙氏族谱曾经有过五次(或者说曾有过六次)修制:第一次在清初顺治年间,第二次在乾隆元年(即1736年);第三次则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乾隆癸未至乾隆卯申年(1763至1764年)由八世祖鲲兆先修,二十九年后十世祖绍庭于乾隆五十七年(即1792 年)接续完成并抄为四册。第四次发生在光绪二十四年(即1892年);第五次则开始于民国甲戌年间(即1934年)。先人们历次修制的族谱为后人的续修奠定了极好的基础,三十年一续的规定十分必要。然自上次续谱至今已六十余年,再不续修,恐又会发生一百余年前的接续困难的景象。有感于此,很多族人无不忧心忡忡。十五世孙宝存、宝银等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始了谱书内容的搜集工作。经过数年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___在集合各处族人代表聚会协商的基础上肯定了新的谱书体例的优越性并提出了改进的意见,经过不断完善,终于使谱书付印。

时代变了,一切也要随着变化。原来的带养、抱养、有女无男不能入谱的旧的传统观念也要来个相应的变化,以适应新的历史潮流。这次对于无子族人的家庭,女孩、抱养带养的孩子都可以上谱,是大家讨论研究后达成的共识。男女都一样,时代要求政策所逼使我们不得不如此。但是我孙氏规定的其他族规仍有遵守之必要。好的宗族传统仍要发扬光大。此次排版格式完全是为了查看容易、节约纸张、有利于微机应用之目的而定。随着以后世系的继续增加现在的格式显然不行,必然仍需回到老谱的那种格式,目前为了大家都能看懂临时如此将就即将付梓之际,谨述如此。嘱曾孙宝存依吾意记于谱中。

         第六次续谱组委顾问 宽后十二世文强 本山 本森  连业      

         十五世宝存尊祖意代笔于乙卯年正月

 

 

十五世孙宝银谱序文(之二十一) 宽明后十五世孙 宝银

    自1992年始,族兄宝存受其父朝相、族叔朝凤鼓励及族中长辈十二世文强、本亮、本森之委托,骑自行车奔走四方、电话联系、书信沟通、历经数年之劳,采访、印证,电脑输入,打印成册,初稿完成。

因为志同道合,在传送宝存兄列出本村及附近村庄族人远近关系清单上我亦曾尽力所能。吾虽学业浅疏,然深知九曲店孙氏族谱已七十余年未曾续修,不能再拖。能帮则帮!本村及附近村庄,是吾能出上力气的地方,故催促各支派族长或有影响人物尽心尽力,几乎成隐。忆当初,吾与宝存兄时常交流进展情况之际,欣欣然的感觉仍然存在。

    资料搜集完毕,宝存兄自购电脑现学现卖用近半年的时间输入完毕。至今可以感受到其夜以继日的拼命场景。七、八年之后,召分布四乡之吾孙氏各支派代表于一堂,协商凑钱印谱之事,其景其情仍历历在目。然又好事多磨,九曲店村部分非出自成事目的的人好事者的馋言响了凑款的积极性,只好作罢。据宝存兄言因电脑硬盘的损坏、电脑病毒侵袭等原因造成的重输竟达三四次之多。多次更换物品的购置费用之外,视力也大大受损。

    收入微薄及以后的父亲去世、儿女成亲、地方政策所逼、房屋拆迁前不得不参与的抢建、群魔当道表现犹为突出的所在村庄给族兄带来的思想苦恼和经济窘迫,作为族弟我能理解,毕竟为此共同奋斗了七八年,彼此相互了解。宝存族兄绝不是唯私利是图的小人。在好人不多、好人难有作为的情况下,宝存兄以谱序文中王启昌老先生的话语为座右铭,敢讲真话,勇于为民鼓与呼的精神值得赞许。闻宝存族兄立志要完成宽明后英豪雄杰四支的第六次族谱续修之际,吾将一如继往,大力支持。     

                                 宽(明)后十五世孙宝银于乙卯年孟春

 

组织第六次续谱活动之经过    十五世孙宝存

萌发搞第六次续谱之意的起因及续谱材料的搜集经过是这样的:居住台湾的十四世祖叔朝梁从大陆老家朝元族叔处将家藏甲戌年版的谱书带到台湾,并在那儿复印数册寄回,送于家父讳 朝相一部, 使我有机会能详细查看不象以往仅春节时间才可偶得一见的家谱。由于编排体系的缘故,真正看懂某一支派人的前后关系非常困难、很费功夫,及至搞明白了,再说与另一支派的关系,又须从后到前、从前到后地翻看多遍才行。没有几个钟头的时间,想查清一支派的前后关系是办不到的。遂产生了罗列一番大体弄清的想法。用了十多天的功夫,总算弄清了十一世以前的的支派关系。搞明十一世以后的关系又花费了好长的时间。接着又想把已整理好的草稿再系统无差错地重抄一遍,并立即行动了起来。没想到誊抄这一遍竟用去了我两个月的时间。然而,眼前的材料仅是六十年前的旧内容,新的内容加不加呢?要加新的内容也就意味着要第六次续修新谱。这可不是我一个人能得干得了的事情。经与家父讳 朝相、族叔讳 朝凤、族侄树滋及吾胞兄宝埩、胞弟宝山、宝峰、族弟宝银等众位协商此事,都一致地赞成。族弟宝银更是踊跃力行。在十二世祖讳文强的指挥下,九曲店村的族人们在族弟宝银的督促下,十三世振成、十四世培远、十五世宝坤、宝胜、宝申、宝政、宝太,十六世树滋、树民、树田,十七世希义、希敬等耐心细致地做了本支系的材料搜集整理工作,宝银族弟并曾到白沙埠镇、董庄、蒋庄等处催办。莒南县白家岭、罗庄区东高都、彭家坡村、红土屯、无梁殿,兰山区南坊镇的东城子村、枣沟头镇的枣沟头村白沙埠镇的大孙家庄、河东区汤头镇的集义庄村、芝蘑墩镇的毛墩屯村、苍山县之磨山镇的孙家屯村以及附近的蒋庄、董家庄李公庄、小埠东、临沂城许多原有谱中所载的孙氏族人所住之处,也是我为此事而多次去过的地方。蒋庄十四世瑞鸠,董庄子十四世朝仁、朝宗,李公庄十三世振华、振山、振法,住城的族兄宝桢、宝恕、族孙希文,小埠东的族叔讳培荣,苍山县磨山镇孙家屯的族兄宝杰、宝玉,族侄树刚、树同,白沙埠镇孙家庄的族叔学农、族兄凤臣,汤头镇集义庄的十五世富章十六世友坡、兰坡,十七世士明、士远,东高都村十四世玉琳、玉玖,十五世学勤、学礼,莒南白家岭的族孙希现、希柱,临沐县店头镇店头村的十六世孙兴来等都积极地帮着搜集、整理材料。十四世培远、十六世树涛在印制图表,输出清样方面也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应该说没有他们的大力协助,自一九九二年底开始的续谱材料的搜集工作可能要推迟到更远的时间以后才能完成。另一可喜之事就是迁居沂水县高庄镇五台官庄村已四百余年的英祖后人也在同时续修族谱,并曾三次来九曲店去待动迁的祖坟处祭奠祖宗,约会村内宗亲,共叙同根之谊。十二世孙连业、十四世孙德保、孙德贤、孙德周、孙德馨、孙德润等为英祖一支的族谱再续尽心尽力。五台官庄收存200余年的吾九曲店孙氏第三次老谱书更增添了一份神圣和亲近之感。对于以后的行辈用字的选择,五台官庄一支提供了很好的建议。另外谱书中的个人小传也是众位组委会成员及各处鼎力相助、共同劳动的结果。如今我又花了近四个月的时间用微机把数据基本输入完毕,在1999年(己卯年)正月十五日全族人的代表会议上大多数代表也基本肯定了这次的续谱格式,但也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意见,如增加便于查阅的目录,此种格式完工之后,再继续改用现已逐渐推广开的WINDOWS输入老谱的格式,以利老谱格式能早日与族人相见等等。如今树状结构格式的定稿工作已经完成,并要马上付印以初稿的形式呈现在众族人的面前。看到新的族谱即将面世,总算完成了这么一件善事,填补了六十多年的空白,了却了族内宗亲盼望已久的心愿。

                                                      十五世宝存于乙卯年陬月

 

附录一:九曲店孙氏雄祖支派莒南县刘家白龙汪六世迎祥一支的支谱序文

序    言

族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家谱之修,上以敬宗,下以收族。所以联属族人者,长幼尊卑秩然不紊,共敦九族之亲。而尊祖敬宗,敦伦收族之心,感发而兴。今逢政通人和之盛,续谱追绍先祖,几成盛国之民所趋之,寻根求源,以适于祖系其所,非但有术之值,更有世盛之意。况白龙汪村孙氏族人亦夙为之,惜无孙氏族谱躬阅,难以承宗续修。孙氏族谱早奉于族人十五世祖玉山居,值战事频起,侵华日军,飞机狂轰乱炸,族谱房屋等皆为灰烬,实乃孙氏族人心碎之大憾矣。
白龙汪村孙氏族裔,家日益饶,支派愈盛,动水源木本之思,笃睦族敦伦之谊,族人成文发起修谱之举,公元二零零七年清明时节,幸闻临沂市河东区九曲店尚存孙氏族谱,族人家亮、家用、家富、成军、成合、钦刚往拜寻根问祖,躬亲请览,孙文彩於民国二十四年所纂﹃孙氏族谱﹄第壹册之叁拾又捌页悉详载曰:﹃雄祖后第六世迎祥一支迁居东北乡一百里白龙汪村居住,於民国甲戍岁(注:一九三四年)第五次续修家谱因土匪猖獗採访未到﹄,族人大喜,欲寐无眠,捐资出力者众。前述六人,悉心採考,十七世家用十八世成合详纂细辑。无耐年载久远之惘,又逢割据内战之乱,民国二十四年第五次续修家谱时,恰值沂河东西两势对峙,硝烟弥漫,往来甚险,终谱时,白龙汪村孙氏族人难能承续,失考之处颇多,虽亦多方详查细考,卒有难考之处,注﹃失考﹄以示之。
寻承族脉得临沂市河东区九曲店村委会主任孙希涛鼎助,白龙汪村孙氏族人衷谢!
惜年代攸远,又能识浅薄,恐漏误难免,务请善阅之,见谅。
                          
                           十九世孙运河       谨序
 
   公元二零零七年十二月(丁亥)
 
 
附录二:九曲店雄祖支派满沟屯七世泽宇一支后人的谱序文:
 
序  十五世族人孙永乐
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滋养了一个伟大的中华民族,培育了一门勤劳勇敢、仁爱 智慧的孙氏家族。孙氏家族是当今中华民族中的一大族,数千年来探天人之道,穷 古今之变,畅时事之运,励志自强,建功立业,英豪遍神州,美名扬天下。其中一支于 明正德年间从山东广饶乐安迁居到而今的临沂九曲店后又迁居满沟屯居住。重孝 悌、信仁义,温良恭俭,开创基业,繁衍至今已有族人逾千、历始300 多年。
 
      今逢盛世,国泰民安,人心思源。为晓宗族之谱系,传国学之大义,有孙氏第 十四世族人孙利田、十六世族人孙振义,寻脉络,访亲友,汇众声,集资料,编制此 本《孙氏家谱》,宣扬家风,以正道义,实乃大有意义之为。此书不仅是孙氏族人智 慧、力量与精神的继承和延续,更是孙氏一门家风、家魂的砥砺和升华,定能起到追思先人,启迪今生,激励后人,树君子之风,行仁义之举,开万世基业之功效。 作为孙氏家族的后人,缓缓翻阅着这本厚重的孙氏家谱,探寻家族文明的
 
      源头与流程,祖先们慈爱的面容鲜活如在眼前。仿佛看见,数百年来,孙氏家族 的族人们在这片广袤的黄土地上,昂起不屈的头颅,挺起倔强的脊梁,燃起炽热 的心,向着光明的未来,风里雨里一步一步艰难地走来,直至今日的初成基业。 斗转星移,今天的孙氏后人们正在祖国的大江南北立志有为,奋发图强,代代风 流写春秋,千秋万载耀荣光。读毕此书,神圣自豪的情绪,扬鞭奋进的使命感, 大格局、大担当的情怀激荡胸中。这是一部血脉相连、魂魄相依的基因脉络,这 是一番壮怀激越、勇往直前的奋斗历程,这是一篇大爱盈胸、休戚与共的亲情诗 篇。读着,读着,我的眼泪就不自禁地掉了下来,掉在了喷发着细微墨香的字里 行间,掉在了族人们共赴时艰、相濡以沫的大道途中。
 
      谨遵族人之命撰写此书前言,我深感手中笔头的分量之重。拙浅文字不足 以抒写对祖宗先辈恭敬、向往之万一,唯恐才疏学浅,有负重任。以忠孝礼义之 心,行仁义礼智之举,创光大家门、彪炳史册之业,上告祖宗,下慰族人,天地此 心,日月可鉴。
此为序。
                             孙氏十五世族人孙永乐撰稿
 
 
 
 
谱序  十六世族人孙信章
长江大河可追溯其源,参天之树亦维系其根。国有历史,家有族谱,国之有 史既往开来,家之有谱则承先继后。古有云“三世不修谱则为不孝,世系愈远, 支系愈增,人口愈繁,人心愈涣。”国父中山前辈指出“族谱记载中华民族由宗族 的团结,扩充到国家民族的大团结,这是中国人才有的良好观念。”今国泰民安, 经济繁荣,民族昌盛,各姓氏无不修有族谱。而我满沟屯孙氏,自先祖迁来已有 三百余年,子孙繁盛,人口众多,迁居遍于全国,近有庙山、朱陈、临沂、罗庄,远 的西至洛阳,东到青岛,北到黑龙江,南到广东,上海。但由于多种原因尚无家 谱、以至同宗之人多有不知,姓名重复无字可循。久之必造成混乱,故族中一些 有远见的老前辈如孙茂达,孙滋田等就曾多次提出一定要修纂家谱。
 
      为实现老一辈的遗愿,不至子孙后代出现混乱,今有族人孙茂相、孙茂廷、 孙利田、孙密田、孙振义等于公元二○一一年六月二十六日共同发起,决定修编 我孙氏家谱,族人无不赞同,于是便于当日成立了族谱编修委员会,由孙茂相、 孙茂廷任会长,孙利田、孙振义任主任,孙密田任秘书长,孙永乐、孙信章担任总 编辑,编委委员有孙立田,孙荣田,孙巨田,孙在田,孙西田,孙明田,孙广山,孙 德乾,孙启亮,孙广峰,孙永祥,孙永强,孙永海,孙玉光,孙少敏,孙信章等,并决 定分三步走,一、修谱出书;二、立碑祭祖;三、修建文化广场。为了增加谱书的 内涵,除制定详细的族谱外,再设立《族史文化》《家族名人》等栏目,对族人做 出贡献的也一并载入,以励子孙后代。
 
      由于无谱可循,只能按族中老人的记忆和少量存留的分单,地亩文书等资 料为依据。而资料有限,很多先祖名讳己无从查知,故有的用了“绰号”,还有的 只能用某公来代替,其困难可想而知。各支系统计人员,不辞辛苦,挤时间到各 家各户调查统计,并对外迁到庙山,青岛,临沂,黑龙江的族人进行了走访,为少 出错,对所有资料进行反复核实,尽管如此,也难免还会出现错误。
 
      与此同时,编委会一班人,由孙利田,孙振义亲自带领,开始了艰难的寻根 溯源工作,根据老人们的回忆和传说,先后走访了河东九曲店,临沂考棚街。得 到了当地本家的热情帮助。根据九曲店提供的族谱,又通过考证县志和查阅相关历史资料,终于找到了我满沟屯支系的来历。
      据九曲店孙氏族谱查知,我满沟屯支系,系九曲店孙氏支脉,始祖讳孙宽,为清初宏漠老祖修家谱时定为一世祖。祖居东营市广饶乐安,是兵圣孙武后 裔。因躲避战乱来到九曲店,孙宽生四子:英、豪、雄、杰。雄生四子:继宗、继 先、继贤、继圣。继贤生四子:宏才、宏漠、宏勋、宏任。宏漠生三子:开运、文运、 疏运。文运生四子:懋、枓、 、宁,懋生二子:长子泽宇次子泽宣。泽宇即满沟 屯支系之始祖,现村前大坟子即泽宇老祖之墓。泽宇生三子:长子舜兆(元先), 次子凤兆(元卜),三子瑞兆(元徽)。舜兆生天赐、天雄,凤兆生天右、天左、天 培,瑞兆生天助、天化、天依。(附支系图标注)
 
      此次修谱,资料短缺,全靠大家搜集整理,工作量大,任务繁重。特别孙利 田、孙振义主动承担活动经费提供办公场所,极大地促进了修谱工作。为使我 满沟屯孙氏族谱续继继绳绳,子孙传世世恒恒,代代有谱可考,我们编委会一班 30  人将不惜一切完成此次修谱重任。根据九曲店第三次修谱谱系,从十一世开始 规定了二十个字辈,供后世取用。汝文振培宝,树希思寿康,广乐范昌盛,发宪
映雪堂。祝愿我们孙氏宗族万世永昌。
 
十六世族人孙信章撰稿
 
 
 
族谱前言
 
族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修续族谱乃寻根溯源,敬奉先人,认祖归宗,系尊祖敬宗收族;亦是接先祖之普踵,尔后而继之之大事也。并兼有存史资政,教化育人之用。为使后世观斯谱者,知其木本水源也,百世明如一指,千里如在一堂。凡此虽同属一脉共本,不知其亲疏者多矣,何况吾家族繁衍各地,迁徙散居乎。族之有谱,岂不重矣哉!故曰:续族谱乃是承先祖美德扬善立诚育万代,尊祖训启后辈壮志济志流芳传千秋,利国利民,功德无量之善事。且族谱不唯有继美扬善之功能,亦兼有对于族内恶行之人简要回顾和定论之必须,以起警示和教化后人之作用。
缘于此故,七十多年前王启昌老先生在我孙氏谱序文中对时弊痛心疾首:“不知阴德为何事多好名而少好德每欲侈陈先世以为光荣而一已之束身或忘祖训趋利背义不徙施与乡党而加之骨肉甚至以尊属诱惑子孙倾其产以供我挥霍设局诈骗陷之非法而犹阳为护惜以示其恩故作痛悼以饰其后此较诸争产攘财?墙构讼显然推刃而无忌惮之徒尤为阴鸷盖传所谓展氏隐匿者也而犹望其子孝孙贤守其世而不陨其家能乎否乎”?
外来强盗善于用美丽之言辞来欺骗被统治区之恶人。野心虽有,若无本地卖村贼之配合,其目的难以得逞。外来强盗惯用美丽言辞欺骗被统治区域之民众,借本地卖村贼力之配合,达夺地抢地之目的也。惜总有卖身求荣求利之败类相助,乡民遭殃;叹房屋拆迁土地流转之匪行中我姓竟有不惜被骂可耻村奸主动参与。祖传家业因低价被出卖而丧失有其责也;勾引官痞霸占处置家乡之土地实可气也!村中奸细与外来骗子盗贼共谋设局使八世祖进士公熊兆后人所在村庄土地房屋一切皆无,百姓发展之权被剥夺也。村庄现如此惨象,村民岂不悲哉?依王启昌老先生之意,卖村图私利之行为皆系忘祖训趋利背义不徙施与乡党而加之骨肉之所为,甚至以尊属(纯属)诱惑子孙倾其产以供我挥霍设局诈骗陷之也!谱书宜专门提及此等败类之举,达以儆效尤之功效也!
吾孙氏祖 讳 宽明(又名宽) 因明隆庆二年因大水为灾,由青州府乐安县(今广饶县)迁于沂州府九曲店,耕读传家,子孙昌盛。至四世祖讳宏谟首创族谱于清初,二次续谱于乾隆元年,三续族谱分两个阶段:八世祖鲲兆于乾隆癸未年始,甲申年竣工;二十八年之后于乾隆五十七年岁次壬子由十世祖绍庭完善并抄成四册。四续族谱始于于光绪岁次丁酉而工竣于戊戌。及至中华民国岁次丁亥五次续修族谱,迄今又过六十余载。如不进行第六次续修,恐日久年远宗支不分、亲疏难辨,成吾族之憾事。惟鉴于此尊族内长辈讳十二世文强、本山、本森、十四世吾父朝相、族叔朝凤、培远、朝仁、瑞鸠等之嘱咐,吾约族弟宝银,或曰宝银促吾担负起组织此次续谱之重责。奔走四方,电信联系,甚尔登阖族之门进行接续,十二世文聚祖、十三世永田祖永德祖、十四世培厚伯父、十五世宝信族兄等早有先例,学习其精神续修族谱义不容辞之事也!寻访过程中,也听到或见到许多有趣且令人心酸的故事,吾有缘与族人分享快乐与心酸。藉众族人鼎力支持,承先人之志,经数年之努力,第六次续谱初稿终至工竣于1998年底。随时间之推移,族人繁衍,资料之完善,拖至辛卯年谱书方公之于众。
    吾九曲店孙氏的迁出地广饶一带的本族宗亲的堂号多称“乐安堂”,联想到八世祖熊兆进士公曾编有一本“映雪堂诗稿”;再联系到十二世祖孙文采曾在第五次续谱时拟定的二十个行辈用字的最后三个字是“映雪堂”,可知九曲店族人对“映雪堂”这三个字是欣赏和情有独钟的——也许对此早有约定以此作为堂号?查明吾九曲店孙氏乃余姚孙境孙岳后人,孙境早有堂号“翼燕堂”也。“映雪堂”乃九曲店宽明后八世孙熊兆推崇律己之左右铭也。
历次谱序文汇集:(皆由沂州沂河东五里许九曲店村宽明后十五世孙宝存参照老谱加注并添标点后键入电脑。)   
临沂河东九曲店孙氏与广饶三岔孙氏同源于增祖,增祖系贵祖之独生儿子:三岔一支系增祖长子鼎之后人;九曲店一支系增祖次子鼐之后人。明朝成化二年(1465年)九曲店始迁祖宽明之曾祖父贵(也就是克让之孙子)迁居乐安县城之时间。在乐安县城共居三世——贵、增、鼎鼐二兄弟。宽明系鼎(现居三岔孙氏之始祖)之胞弟鼐之子。因隆庆二年(1568)洪水成灾,宽明携英豪雄杰四子随伯父鼎之子孙一道暂居三岔村极短时间,复又告别伯父家亲人,迁居沂州府沂河东九曲店村。几百年来两地时常音信联系。(注:九曲店谱书则记载九曲店孙氏于明正德年间迁来。)
宝存,吾之名也,系宽(明)后十五世孙。在建立家谱之过程中资料难得,时间和精力也有限,如果有不周密详审之处,或遗漏错误之处,在所难免,请族人斧正并且与我联系。*至于家谱前言部分所收集之历次续谱人员所作之序言,皆为事后根据以往传说所写,不敢保证百分之百之真实。贵后八世孙士久之序文是乾隆元年写之;贵后十三世孙连奎之序文是嘉庆三年写之;九曲店之第一次修谱于清初顺治年间,第二次续修于乾隆元年,恰与贵后八世孙士久序文之撰写时间发生在同一年份。如果始迁九曲店之宽明始祖是一个爱动笔墨做记录之人,早行一步之族谱记载理应更贴近真实。九曲店谱书记载之始迁九曲店之时间发生在明正德年间也许是事实,但这也只能是假设而已。九曲店四世祖讳宏谟清初初修谱序文没有提及这一点。记载此时间之谱序文都在乾隆元年或以后,后来之序文撰写者统一延用了某一人之错误说法亦有可能。广饶三岔孙振修则十分肯定地说:鼎鼐二兄弟之后人皆因明隆庆二年发大水,同时搬离乐安县城,在其支谱里对于此事有准确无误之记录。
寻访中迁居外地之我孙氏族人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即:为什么英豪雄杰兄弟四人中,唯有雄祖一支后人仍居九曲店,英、豪、杰祖之后人没有留在九曲店或稍近些之村庄,何也?三位祖上之后人都迁居至十多里、几十里、上百里甚至二百里以外。在他们现在居住之村庄里,英豪杰之后人常会向我说明和询问这一原因:除了灾荒年之因素,同族近支人之恶语、拳头、权势、炫耀、讥笑等行为,硬是把同根生之弱势族人逼走他乡之现象不是没有!发誓不再姓孙之话语很能说明这一点。好多代之后的后人仍然不差时机地向我诉说当初所发生事情之经过或以猜测之口吻谈及此类话题时,仍有情绪化之表现。如今拆迁流转正是使一部分族人“同宗是一家”之感觉消失殆尽的又一根源。被逼走上背井离乡、出走在外正是惹不起而采取的办法。此种心情和行为可以理解。“本是同根生,相逼何急?” 要严防借助上级官府之势力为所欲为欺压族人(这种现象在房屋拆迁土地流转之强取豪夺中为匪作伥之族中小人村村都有!),这是我们在续修族谱时不得不思考之及引以为戒之问题。
更多有关九曲店孙氏族谱之信息请见网易博客:http://sunpaotsun.blog.163.com  。点击日志分类“九曲店孙氏”即可浏览本建谱人孙宝存的网易博客,查看本谱未能详述之其他信息,并希望浏览者能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版权所有:果博东方公司客服19048888887  1

单位地址:果博东方客服电话,果博东方客服,果博东方公司开户

联系电话:19048888887 传真: Email:110666507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