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博东方公司客服19048888887
网站首页  祖训族规 族谱研讨 沂州九曲店 淄川般阳 淄博颜山 昌邑道照 广饶三岔 安邱寿光 诸城高密 宗亲联谊 孙境紫气 临沂孙氏 孙氏渊源 访客留言 
滚动公告
欢迎访问《沂河孫氏网》
本网面向沂河流域所有孙姓族人,面向以沂河源头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山东全省、亦可扩大范围至更广的各支派孙姓宗亲。

《沂河孙氏网》持开放包容的理念,欢迎更多能提供孙氏族谱素材、热心族谱研究的网友加入我们的网站建设队伍。
 
      
本网顾问成员: 

孫  强  孫健瑛  孫卫东  孫茂廷 
孫振义  孫振修  孫景存  孫士卿   
孫善修  孫献田  孫宝银

孫朝勇(站长)13869141428
孫宝存(总编)13563962060
沂河孫氏文化研究群206970106
 
访客留言
[6-10]我老家在山东省临沂
[8-27]欢迎来自台湾孙氏宗
[4-15]您好 我
[12-9]大唐庄孙氏,和海州
[12-5]孙梧宗亲您好:刚拜
[12-5]孙梧宗亲您好:
[12-5]孙梧宗亲您好:
[10-20]枣强县是否还有尚林
[9-25]网页记载的郯城茅茨
[9-4]山东般阳(般阳:山
[9-4]山东般阳(山东省淄
[9-4]山东般阳(山东省淄
[9-4]山东般阳(般阳:山
[8-27]我是济宁孙氏后代,
[3-2]我们这的辈分&nb
[9-4]勿忘在莒
 
般阳孙氏源流概述——孙发全

般阳孙氏源流概述(仓促乱接)
       般阳,乃般水之阳,原淄川县署名。吾祖迁居于此,依山傍水,百业俱兴。且长支世代居住孙家大庄,并创修《般阳孙氏族谱》。今尊长敬宗仍用其称谓。
        清康熙年间,内秘书院大学士孙廷铨,献“跌扑除鳌计”,为保吾族平安,随施“变谱”之策。今逢盛世,正本清源,势在必行。为弘扬相国精神,重振吾族家风,阖族团结,再创辉煌,特编纂此书。
       吾始祖孙武,生于临淄,齐国名将,采食乐安。后裔繁衍迁徒,称为乐安孙氏。上溯,妫、陈、田,即“起虞里,盛胡公,昌于敬仲,与兵圣孙武乃一脉相承。”妫满乃虞舜后裔。再溯,便是人文初祖黄帝。
        一、般阳孙氏系乐安孙氏,鼻祖孙武
       孙武(约公元前550年一484年),原名田书,字孙占,又字长卿,齐国大夫,谥号武子,世称孙武,乃“兵圣”也。2500年前,春秋末期,齐景公时,田书随齐将高发伐莒有功,齐景公赐采食乐安。遂乐安为田书后裔居住地,并依田书之字改姓孙。故田书即孙书,亦即孙武,只是居住地和时间不同而已。乐安便成为孙氏郡望。乐安孙氏这一支发展旺盛,人口众多,迁徙分布甚广。且有兵法家孙膑,三国时吴帝孙权、民国时总统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等历史名人。故乐安孙氏在国内外影响甚大。
        孙武27岁,伐莒破纪鄣,崭露头角。胸怀稻略的孙武,有伟大抱负,当时在齐难以实现。孙武36岁左右,经伍子胥引见去吴协助阖闾伐楚。齐国也愿意派孙武去吴,以“教之乘车,教之战阵,教之破楚”。孙武奉命去吴后,经吴王阖闻见、问,并演出了“宫女为阵”的故事,遂被吴王重视,“卒以为将”。协助伍子胥破楚成功,并助吴两代富国强兵,建立霸业,实践了孙武兵法十三篇。孙武功成名就,急流引退。此时,吴王夫差穷兵黩武,倒行逆施。伍子胥也不听孙武的劝告。孙武在吴已失去作用。同时,齐国派孙武去吴协助制楚目的已经达到,故召孙武返齐。公元前489年孙武返齐。公元前484年吴
鲁会师伐齐,在艾陵之战中,孙武英勇战死,终年66岁。
        孙武之五世孙膑,公元前380年前后生于阿·鄄之间(今山东菏泽鄄城县红船镇孙老家村),受师于鬼谷子。公元前357年应邀去魏,却被魏将庞涓所害,成为“刑余之人”,终身残废。后被齐使者偷载回齐,齐威王命为军师。公元前348年,马陵之战中,战败魏将庞涓,孙膑建功立业,实践了“孙子兵法”三十篇。后被齐宣王冷落,在失意中归里度过后半生,终年72岁。
        孙膑之后裔,世代居住鄄城孙老家。五代时同光元年(923年)李存勖率兵攻占濮、郓、曹三州,孙姓被逼迁山西洪洞县(被晋王掠去,安之晋洪)。金朝末年(1234年)蒙古族驱兵攻金,山西处于战乱之中,孙氏又迂回故里。因世信祖(又名岳)组织义军抗元,遭元兵攻杀,因之兄弟失散。世信回故里。世荣落居枣强,隐姓埋名,其后裔大部迁居山东青州、莱州府。


       二、般阳孙氏迂徙始祖孙之政、迁居始祖孙禹

(___元末因军务滞留河北省并于明初迁居乐安的,现居山东,源自于浙江余姚孙家境的孙岳的十三世后人克让为该支孙氏的始迁祖。其后人认为孙发全文章的此段内容所述不真实,属伪造!写此文章的孙发全现在也明白并承认确实是发生了乱接现象,但他说始做俑者是一个会用易经八卦来推算的名叫孙实的人,是孙实搞出来的这些东西。不管是谁搞出来的,由于网络的力量是巨大的,有关克让就是子玉、子玉的儿子是在中学端恕、子玉的祖上可以上推到的曾参加过抗元的八堂兄弟之一、书后54世世荣等虚构的内容。事实早已证明这种说法是违背历史事实,与现有的证据不符的。孙发全虽然承认了这一切,但坏的影响已传遍了全国,在此有必要在原文前加上这几句话的小注,以便让读者看后明白事实的真相,不再以讹传讹。)


        世荣祖,据孙膑故里兵法堂考证为孙武5 3世孙裔。据推析,世荣祖故于枣强,其七子之政,祖孙三代迁山东寿光。《寿光埠西孙氏族谱》载:明洪武二年(据考应为元大德三年),七公之政,由枣强县徙寿光县孙家宅科庄,墓地在寿光城西。之政生子二,伯强、仲相,其墓地都在寿光城西。伯强之后裔徙宁津县保店镇车辘村。仲相生子四,禹、祥、胜、徐。徐早逝,墓也在寿光县城西。后因事故,禹、祥、胜三兄弟分迁。禹字克让,由寿光迁居青州隅,寄居颜神镇水浒祠街。祥隐名座居寿光,与埠西庄宋氏联姻子四,申、富、广、通。申后失讳,广、通无嗣,富生子二,强、相,现有富祖之后裔居住寿光县铁板桥埠西一带。胜,寄居宁津县,生子四,山、林、玉、树。
        据考,孙禹,字克让,又名子玉,元至正年问由寿光迁居青州后寄居颜神。随带次子中迁居章丘县蕃六庄,墓在章丘县河洼庄南。禹祖墓,于明洪武年间迁往大口头凤凰嘴石穴,碑立孙家老林。禹生子五:在、中、学、端、恕。在祖即伯善,明洪武年间迁岜山,随定居般阳孙家大庄,墓在孙家大庄南孙氏老茔。在祖生子六:其子五为献(富)、默、谦(贵)、让(荣)、志有(华).岩祖出嗣伯安祖,居章丘县朴沟庄.献祖居颜神镇,又名富,即国老孙廷铨一支。默祖坐居孙家大庄,生子七,海、演、宽、岱、溏、潮、隆。谦祖居乐安县东北60 里三岔庄,又名贵。让祖居博兴县北20里崇德庄,又名荣。志有祖 居博兴县东北50里王文庄,又名华。学祖居淄川县大口头村,生子 三,希武、希文、希才。端祖后居临朐县,生子一,希圣。恕祖后居临淄县大武家庄,生子五,环、暹、英、杰、昌。     
    据大口头孙氏墓碑记,始祖无名讳,生子三,学、端、恕。而始祖墓是由章丘迁来的子玉墓,正是《般阳孙氏家谱》记之始祖子玉。 再据《寿光埠西孙氏族谱》记之禹,字克让,寄居颜神镇,即《颜山孙氏族谱》之始祖克让。据传颜山孙氏一支国老孙廷铨,曾去大口头庄孙家老林祭过祖。据此,始祖子玉,即克让,即禹。故般阳孙氏迁居始祖孙禹,字克让,又名子玉。此情所以如此复杂,源于国老孙廷铨,清康熙六年,向康熙幼帝献“跌扑除鳌计”后,为保吾族平安,实施了全方位的“变谱”之策。此“变谱”关节,是抽取长支之长支, 单列《颜山孙氏族谱》,分隐始祖名讳,依儒意,按“易”理,重新安排,使常人难以识破。330多年后的今天,喜逢盛世,丰衣足食,“帝圣明贤”,政策利民,有条件,有力量,恢复吾般阳孙氏世系之源   (城东北30里),孙王滩村(大营镇西)。其中4个村称明初由山西迁入,3个村称明初由山东迁人,1个村不清楚。且枣强县志办主任孙英普近祖系孙王滩村人,有谱记:明永乐二年,祖先孙志,由济南府东220里淄川县大河上庄迁来大营西孙王滩村。

     据《枣强县志》人口部分载: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本县居民7731人。至建文年问,一说因为兵乱,许多人被害或逃往他地;~说因为大瘟疫流行,不少人死亡,致使大多村落绝了炊烟。永乐初年,从山西迁来大批居民,从山东等地也移来一些,这方土地才重现生机。至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已有5万余人。据此,当时,枣强地方人稀,无条件向外移民,倒有外籍移人枣强县者。故在枣强县找到吾祖始迁地址,实难以解决。
     那么,为什么许多谱记和传说迁徙始祖是由直隶(或冀州)枣强县来的昵?笔者考察了山西洪洞移民史,其中向山东移民有“枣强中转站”、“枣强二次移民”之说。就如移民对洪洞县广济寺大槐树的印象一样,对遍地枣林的枣强县印象也极为深刻,甚至移民曾以枣子充饥,以“煮枣城”所煮之枣汁为饮料,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便口传我们是枣强县迁来的。又据建置隶属关系考察,《枣强县志》载:西汉置县,因枣木强盛,取名枣强县。始属冀州清河郡,元属真定路冀州,明属直隶真定府冀州。而冀州,据山西《平阳府志》载:据《禹贡》记,洪洞县地,虞夏、商时代属冀州之域。这就是说历史上洪洞县、枣强县都曾隶属过冀州。这三地间便有了共同语言,谱记、传言有时相互代用。何况,吾《天井孙氏族谱》记有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来之说。故般阳孙氏故乡是山西洪洞县无疑。但据兵法堂记,世荣祖落居枣强时值抗元失败,金末1234年前后,其后裔由枣强迁山东属二次移民。
     关于始祖迁徙时间。以上所举8部谱中,有4部记为明洪武二年、三年;有3部记为元末或元至正年间、元至正元年;有一部记为元大德三年。其中元至正年间吾迁居始祖孙禹寄居颜神后迁章丘是可信的。而明洪武二年、三年的移民与史实相悖。据《明史》、《明实录》等史书记载,明洪武年问先后从山西移民10次,永乐年间移民8次,共计移民18次。特将时间摘记如下,以供考证  。(1)洪武六年(1373年),2洪武九年十一月(1376年 ),(3)洪武十三年五月(1380年),(4)洪武二十一年八月(1388年),(5)洪武二十二年八月(1389年),(6)洪武二十一年九月(1389年),(其中有徙山东东昌府者),(7)洪武二十年八月(1392年)(8)洪武二十五年十二月(1392年),(9)洪武二十八年正月(1395年),(10)洪武三十五年九月(1402年),(11)永乐元年八月(1403年),(12)永乐二年九月(1404年),(13)永乐三年九月(1405年),(14)永乐四年正月(1406年),(15)永乐五年五月(1407年),(16)永乐十二年三月(1414年),(17)永乐十四年十一月(1416年),(18)永乐十五年五月(1417年)。又据《洪洞移民》统计,于明洪武和永乐年间,徙东昌、济南、充州、青州、莱州等府属山东地区达60余县,10余万人。再考吾族活动历史,《孙娄支派孙氏族谱》所证,元大德三年(1299年)之政祖迁来山东的时间是可信的。且《元史》记有大德三年移民山东之举,《临淄县志》亦有如是记载。故验定吾迁徙始祖孙之政是元大德三年迁来山东寿光的。
          四   般阳孙氏祖先由山西带来琉璃技艺
        据《博山区志》第六编,琉璃载:“颜神镇琉璃生产自元末逐渐形成规模”。1982年11月,在博山大街发现了一处琉璃作坊遗址和琉璃鼍等标本。据考析,属于元未明初时期,且与山西硅钠琉璃类的配方和技术相同。据此可认定颜神镇琉璃系由山西传来。吾般阳孙氏迁徙始祖孙之政,于元大德三年(1299年)由枣强迁来山东寿光。究其迁徙原因,主要是因为吾祖身获琉璃技艺(据说是祖传)在枣强无用武之地,又因枣强生活艰难,只好迁徙异地,另找出路。原谱记,禹,字克让,寄居颜神镇水浒祠街,何为寄居?在此之前,之政祖带子孙来琉璃原料丰富的颜神镇传播琉璃技艺,开发琉璃事业,已有本家或投靠之主在此,故元至正年间大难之时,携全家前来寄居,并投人颜神琉璃事业之中。
         山西琉璃发展较早,据《魏书》载:北魏太武帝时,月氏商人在平成(今山西大月),铸石为五色琉璃。再据清乾隆四十八年《太原府志》载:“琉璃,出阳曲平城山中。有矿石,色微红,不甚坚硬,土人取捣成末,如炼硫磺法炼成,以为簪钏环钮之属,五色具备,间有用以制灯者。今府南关有琉璃店。”看来,北魏时,山西就有琉璃生产的记载至清初仍有琉璃生产和销售。吾祖孙膑后裔,五代时,同光元年(923年)被兵乱逼迁山西洪洞县,金末(1234年)山西兵乱复迁回故里。在山西居住300余年,其中不乏琉璃匠人。
        再就山西赵城广胜寺“飞虹琉璃塔”的建筑看,山西应用琉璃较早。飞虹琉璃塔,始建于东汉桓帝建和元年,完工于唐肃宗上元元年。毁于元成宗大德七年八月初六日大地震。明正德十年(1515年)动工新修琉璃宝塔,历时十二载,于嘉靖六年(1527年)建成。塔高47米,为八角十三级。二层以上,外表全部银嵌着红、橙、黄、绿、青、兰、紫七色琉璃构件,有斗拱、角柱、望柱、香莲柱、莲花、佛像、花卉、鸟兽,形式多样,色彩绚丽,一层一组图案,各层檐角吊挂着悬铃,宝瓶式塔顶,闪光发亮,宝塔外观雄伟壮丽。塔底层内铸有释迦铜像,铜像顶部为琉璃藻井,雕饰着勾栏、楼阁、盘龙、人物,情态欲动,繁饰累巧。我国琉璃专家陈万里在五十年代到广胜寺考察,他惊叹至极。将琉璃宝塔的建筑艺术称这为“鬼斧神工”。1962年建筑科学研究院王世仁详察宝塔部件时,在飞虹琉璃塔九层檐的莲瓣上发现了“匠人高延禄、张连文,王述章造”的题名刻字。他们是山西人,我国明代的建筑家,由于他们的技术精湛,所建广胜寺的飞虹琉璃塔,在金陵报恩塔蹋毁后,被推为全国第一塔,列为国宝。
        吾孙氏,克让祖九世孙,清康熙年问内秘书院大学士孙廷铨所著《颜山杂记》,于康熙五年第一次刻版印行。其《物产》篇中《琉璃》一节,写得非常精采,且影响甚大。这是因为孙氏祖先在明洪武初即在内官监人了匠籍“世业琉璃”。其后裔一直在颜 神镇为明朝宫廷监翻琉璃,达270余年。六世孙延寿“每岁带本货游京师”,向宫廷提供琉璃贡品。作者的祖父及父辈皆为制琉璃高手。他幼时见其曾祖父“每日晨起,检料毕,即还视炉座工人。”耳濡目染,自然对琉璃生产非常熟悉。所以写出了《琉璃》一节高水平的文字。这是我国最早出觋系统的、全面而准确地记述琉璃生产工艺技术的文献资料,是十七1I}纪产生于颜神镇的一部《琉璃T艺学》。由此,孙氏祖传的琉璃技艺公开化,促进了颜神镇琉璃事业的大发展。今天,在市场条件下, 研究此部著作,仍有现实意义。
        再据《博山区志》载:明洪武年问,宫廷内宫监在颜神设“外厂  为皇室生产“青帘”等贡品。至明末,民问的琉璃生产也日趋发展。明景泰年间,西冶街就有大炉四座,生产水响货和珐琅料。嘉靖前后, 珠灯、珠屏、棋子、帐钩、枕头等琉璃产品问世,逐渐形成琉璃行业。明万历四十六年(1617年),克让祖六世延寿(柳溪公)等人,发起结成了炉行醮会,这是颜神镇琉璃行第一个行业性组织。
       清乾隆十四年,十一世孙以宁《重修颜山孙氏族谱序》载:吾祖。应内宫监青帘匠,业硫璃,造珠灯、珠帘,供用内廷”。由此可见,般阳孙氏系琉璃世家,祖先由山西带来琉璃技艺,为颜神镇琉璃业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贡献,是可信无疑的。
        五、上溯般阳孙氏与中华各民族有共同的祖先公孙轩辕黄帝
       如上所述,般阳孙氏鼻祖孙武。孙武即孙书,亦即田书。欲知田 书来历,须从舜帝说起。虞舜受禅之前,即颇为帝尧喜爱,曾以女儿相嫁,并赐妫内河一带居住。自此,舜之后裔在妫内河一带繁衍生息厩为一大家族,并以住地为证,取妫为姓。若干年后,周武王伐商建豆周朝,要对前代贤人后裔封候。由妫内河边找来舜之后裔妫满,封能为陈候,并将其长女元姬嫁于妫满。在妫满去世后,谥号陈胡公。自此,陈胡公的后裔便以陈为姓。追至春秋时,陈胡公之后裔陈文公、陈历公、陈庄公等人,一改先贤之道,同室操戈,争王夺位,互相残杀。此时,陈厘公之子陈完,字敬仲,乃陈国之贤士,对本国混乱之状,愤而又惧,索性离陈奔齐。公元前681年,完至齐,桓公器重,欲封其为上卿。完推谢未受,仅任一司工匠小官,名日“工正”。完既离陈国,就不愿以陈为姓。古时,陈、田同音同意,加之封邑于田,遂改陈姓为田姓,故陈完即田完,陈敬仲亦即田敬仲。田完的七世孙田书乃齐大将,公元前523年,伐莒有功,齐景公赐采食乐安。遂田书的后裔依其字为孙姓,故田书即孙书,亦即孙武。此乃导言中:“妫、陈、田与孙武一脉相承”的来历。虞舜是黄帝的八世孙裔。黄帝姓公孙,名轩辕,是中华各民族的共同祖先。
        据《史记》五帝本纪载,虞舜名叫 重华。舜是冀州人,他曾在历山耕过地,在雷泽捕过鱼,在黄河边上做过陶器……。他登上帝位后,任职39年,到南方巡察,在苍梧(今湖南宁远县)境内逝世。葬在长江以南的九嶷山,这便是零陵。据《禹贡》载:虞夏、商时代,山西洪洞县属冀州之域。传说舜生于洪洞县诸冯(今洪洞县圣王乡村北之姚墟处),是可信的。因此,吾祖先的故乡在山西洪洞县又得一佐证。俗传: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村上老鸹窝。这就是山西移民的共同记忆。
                                                                    山东淄川谱牒学会会长
                                                                     禹祖二十世孙  发全撰
                                                                     千禧龙年清明日

 
版权所有:果博东方公司客服19048888887  1

单位地址:果博东方客服电话,果博东方客服,果博东方公司开户

联系电话:19048888887 传真: Email:110666507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