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博东方公司客服19048888887
网站首页  祖训族规 族谱研讨 沂州九曲店 淄川般阳 淄博颜山 昌邑道照 广饶三岔 安邱寿光 诸城高密 宗亲联谊 孙境紫气 临沂孙氏 孙氏渊源 访客留言 
滚动公告
欢迎访问《沂河孫氏网》
本网面向沂河流域所有孙姓族人,面向以沂河源头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山东全省、亦可扩大范围至更广的各支派孙姓宗亲。

《沂河孙氏网》持开放包容的理念,欢迎更多能提供孙氏族谱素材、热心族谱研究的网友加入我们的网站建设队伍。
 
      
本网顾问成员: 

孫  强  孫健瑛  孫卫东  孫茂廷 
孫振义  孫振修  孫景存  孫士卿   
孫善修  孫献田  孫宝银

孫朝勇(站长)13869141428
孫宝存(总编)13563962060
沂河孫氏文化研究群206970106
 
访客留言
[6-10]我老家在山东省临沂
[8-27]欢迎来自台湾孙氏宗
[4-15]您好 我
[12-9]大唐庄孙氏,和海州
[12-5]孙梧宗亲您好:刚拜
[12-5]孙梧宗亲您好:
[12-5]孙梧宗亲您好:
[10-20]枣强县是否还有尚林
[9-25]网页记载的郯城茅茨
[9-4]山东般阳(般阳:山
[9-4]山东般阳(山东省淄
[9-4]山东般阳(山东省淄
[9-4]山东般阳(般阳:山
[8-27]我是济宁孙氏后代,
[3-2]我们这的辈分&nb
[9-4]勿忘在莒
 
孙家境孙氏望族

孙家境孙氏五代时自睦州徙居余姚烛溪湖西北,奉后唐明宗朝三司使孙岳为始祖。孙岳(?—934)强干有才用,历官颍州刺史、凤州节度使,后举为三司使,为维护国家统一殉难,赠太尉、齐国公,《旧五代史·唐书四十五》有传。旧时,烛溪湖西北莲花峰有孙大将军墓,子孙为守墓而留居于此,乡人称其地为孙家尖。

当时孙氏一门家境贫寒,以“力田自业”,直到第六世子昇出家为僧,才始识文字。他识见不凡,兼通儒书,后来回家安葬父母,守冢三年,就招集侄儿讲授《论语》、《孟子》、《诗经》、《礼记》,“蕲变其家为儒”。

子昇的侄子畴与介二人,后来又从乡醇儒胡宗伋读书,益振家声。作为醇儒胡宗伋的高座弟子,孙介对姚江实学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津梁之功。他躬行笃学,乐道知命,是南宋初年姚江著名的实学家。三个儿子禀承其深醇的学风品性遗传,又得到后天的严格家教,出落得气宇轩昂,书香萦萦,皆以文学知名当世。长子应求,字季得,号伯起,以家学中淳熙丁酉(1177)省元,不求禄仕,以耕读自娱。次子应符,字季信,号仲潜,好运图之学,著有《历代帝王纂要谱括》二卷、《幼学须知》(一作《初学须知》)五卷及《家塾蒙求》等。幼子应时,字季和,号烛湖,登淳熙乙未(1175)进士,授台州黄岩尉,历仕至邵武军通判。应时少从陆九渊悟心性之学,及长转益朱熹、吕祖谦、张栻等大家,理学、经济、文章并著,是南宋儒林的著名人物,也是姚江心学的开山之祖,学者尊称为烛湖先生,有《烛湖集》二十卷传世。应时子祖开,特旨补下州文学,历官新婺州浦江县主簿,转司理;侄祖祐登嘉定十三年(1220)进士,历官监华州西岳庙武学博士,授通直郎,与永嘉学派大家叶适颇有交谊;从侄世敏,宝庆间举人,由判院至武翼大夫。世敏子覃,为宋燕王郡马;侄革,咸淳间进士,历阶奉议大夫。祖祐从侄时佺,恩授承信郎,充平江府节制司准备使。时佺子梦高,任云南副使。

这样,经过七八代人近二百余年的不断积累和苦心经营,孙氏一族在南宋晚期终于由寒门细族上升为余姚县的名门望族。烛溪湖西北一隅山阻水隔,已经不适宜家族的进一步发展,于是就陆续迁居到地势开阔的烛溪湖东,并以旧里谐音将新的居住地命名为为孙家境。

元末明初之际,孙家境孙氏已经繁衍至十五世,支派繁复,十三世孙原彝博求方册,证以谱乘,首次修立了宗谱。该谱于明代又续修五次,分别为正统、天顺、正德、嘉靖、万历谱。到万历年间,孙家境孙氏家族在本地已经有丁口四千余,分为中宅、东宅、旧宅、外宅和新宅。其中旧宅十五世子孙鼒行者九人,新宅十五世子孙恒行者十人,合称“九鼒十恒”。其他远则云南、直隶,近则舟山、杭州,附近又有昌化、嵊县、绍兴、余姚、慈溪、马堰、上林、烛湖等派,这些迁居他乡异地的又有千余人。当时,整个孙氏家族共有进士、举人、贡生、监生、庠生、吏员、缙绅等百余人,俨然成为姚江巨族。

明代中后期的一百五十多年间,孙家境孙氏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亲属组织,其势力包括地方上的崇高社会声望,在全国政治上相当程度的影响力,以及书香世家的学术名声都已具备一定强度,家族发展达到鼎盛。其人才之众,影响之大,真可谓空前绝后。岂止是“姚江望族,咸诵说王、孙”,更有“国朝二百余年来,海内仅此一家而已”的赞叹。因此,总是被推到时代风云变幻的风口浪尖上,当时那些重大的社会事件多与孙家境孙氏密切相关,不仅是作为直接当事人出场,更是以主要人物的身份参与其中。如“宸濠之叛”中的孙燧,“抗倭援朝”中的孙鑛,“东林党争”中的孙鑨,“争国本”中的孙如法,“晚明三大案”中的孙如游,“鲁王抗清”中的孙嘉绩等。

这些彪炳明史的人物,无一不是进士出身,可见科举仕宦是家族繁荣的必要条件。有明一朝,孙家境孙氏共出进士十六人。从数量上看并不是特别多,但质量却非常高。其中有孙清、孙陞两名榜眼,孙鑛为万历甲戌会元,孙清、孙陞、孙铤、孙如游先后入选翰林,还有“祖孙父子兄弟叔侄尚书”、“三代三品九卿”、“祖孙位登台阁”、“祖孙三代得谥”等显望。

明代孙家境的第一位进士是孙泓,永乐二十二年(1424)登第,官拜御史,再次开启了孙家境官宦世家的门楣。随即,孙泓的侄孙孙燧,于弘治五年考中浙江乡试经魁,次年中进士,授刑部主事,从此揭开孙氏六世盛名的帷幕。孙燧历任福建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以才节著称,政誉清廉。正德十年,以右副都御史的身份巡抚江西。适逢宁王朱宸濠图谋作乱,孙燧坚决不愿苟,并积极做好战御防备,结果被宁王设计谋害。后追赠礼部尚书,谥忠烈。孙燧死难南昌,对于刚崭露头角的孙氏家族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创。但他的道德、文章和事功,尤其是人格魅力,对孙氏家族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这一无形的力量约束着族人的观念,规范着族人的行为,感召着族人的理念,使之常常有意无意地加以比照和型仰。故而忠烈自有天报,后来竟蕴育出一个明代首屈一指的望族。

孙燧的三个儿子,个个学有所长,声名显扬。

长子孙堪(14831553),字志健,号伯泉,弱冠补学宫弟子,不仅擅长科举制艺,还写得一手好文章。文才之外,他臂力强健,善骑射,乡里父老无不称赞“孙伯子文武才”!后承父难荫,为锦衣卫正千户。嘉靖五年武会试第一名,晋署指挥同知,官至都督佥事。次子孙墀(14891556),字志朝,号仲泉,丰仪俊伟,问学饶富,后受督学礼聘,至杭州万松书院主持讲席。嘉靖二十二年选贡,授中书舍人,迁大理寺正,官至尚宝卿。幼子孙陞(15011560),字志高,号季泉,嘉靖十四年殿试一甲第二名,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赠太子太保,谥文恪。伯季兄弟二人,先后取得文武双科冠冕,这在科举史上是一大盛事,以致明代大学士徐阶由衷赞叹 “以文武科相继魁天下,凡称世家,未有过焉者也”。

孙燧的第三代,丁口众多,仕宦尤众。

大房独子孙钰(15231573),字文鼎,号剑峰,以祖荫袭锦衣卫正千户,嘉靖三十三年武进士,署指挥同知,官至都督同知。二房有四子。孙镆字文英,号砺峰,以父荫官光禄寺署丞。孙钶字文济,号容峰,官晋州判官。孙鎡字文畊,号霁峰,嘉靖二十二年举人,累官岳州府同知。孙鏊字文器,号端峰,官上林苑丞。三房有五子。孙鑨(15251549),字文中,号立峰,嘉靖三十五年进士,授武库主事,历武选郎中、光禄寺卿,累官至吏部尚书。为官清正廉节,名震天下,与陆光祖、陈有年并称“浙中三贤太宰”,卒赠太子太保,谥清简。孙铤(15281570),字文和,号正峰,嘉靖二十八年顺天解元,四年后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分校《永乐大典》,历官至南京礼部右侍郎。孙錝(15371592),字文秉,号鹤峰,隆庆二年进士,历官福建道监察御史、江西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终太仆寺正卿。孙鑛(15431613),字文融,号月峰,万历二年会试第一,历吏部文选司郎中,澄清铨法,颇有声誉。累进兵部侍郎,加右都御使经略朝鲜,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加太子少保,参赞机务。孙镶号奇峰,顺天府庠生,早卒。

孙燧第四代中,入仕人数虽多于,除了余姚三阁老之一的孙如游外,大多官位不显。

孙钰长子如津,字宗济,号宝湖,袭锦衣卫正千户,隆庆二年(1568)武进士,官至都督佥事。幼子如泽,号碧湖,官锦衣卫百户。孙镆次子如瀛,字宗洲,号望湖,三科武举,历升云南掌印都督指挥佥事。幼子如昶,号清湖,万历二十年武进士,举辽海军务赞事。孙钶长子如汉,字宗珉,号梅湖,为三团营台把总。次子如汤,字宗启,号晴湖,为浙江军门把总。孙鏊长子如游(15491624),字宗文,又字景文、景贤,号鉴湖,万历二十三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神宗皇帝死后,以顾命大臣辅佐光宗。熹宗即位,以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加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及卒,赠少保,谥文恭。孙如游历仕三朝,位登台阁,受顾命之任,名重一时,但回天乏力。次子如浙,字宗信,号曲水,为鸿胪寺序班。孙鑨长子如法(15591616),字世行,号俟居,万历十一年进士,官刑部主事,卒赠太常寺少卿。次子如洵(15641631),字世笃,号木山,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晋员外郎,终山东参政。孙铤长子如泟,字一之,号苇航,又号仁宅,万历十九年举人,官陕西巩昌府同知。次子如洹,字世清,号孝里,官顺天府府尹。孙錝三子如淇,字辅之,以祖荫官生,任中书舍人。孙鑛嗣子如濂,即孙錝次子,字景月,号白湖,以官生任巩昌县通判。

孙燧第五代,不但入仕人数少于上一代,行迹亦晦。

如源子应枢,万历十七年武会魁,袭锦衣卫正千户,晋指挥佥事,卒赠指挥同知。如瀛次子应柏,锦衣卫冠带小旗。四子应朴,兵部将林官。如汉长子应桥,云骑尉,观海卫右所镇抚。次子应柱,海道听用官。四子应栋,万历三十七年武会元,官至明威将军,凤阳留守司都司佥书。五子应槃,鸿胪寺序班。如游长子应本,以父荫授国子监典簿,历官至工部郎中。如法嗣子以延,即如洵次子,承父荫授刑部主事。如洵长子以衡,荫选广东廉州府判,历官云南按察司副使。如濂长子以德,由恩生任中府参军,赠朝议大夫、户部郎中。

孙燧第六代,已经身处明末风雨飘摇之际,惟孙如游之孙、孙应本之子孙嘉绩尚能在正史上留下一笔。

孙嘉绩(16041646),字辅之,号硕肤,崇祯十年进士,授南京工部主事,历兵部郎中。明亡,福王起为九江道兵备佥事。孙嘉绩在浙东首举抗清义旗,邀同县熊汝霖共同治军,数日内从者如云。鲁王晋其兵部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视义师。孙嘉绩毁家纾难,亲冒矢石,功勋卓著,晋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清顺治三年(1646),因忧劳过度病逝舟山,年仅四十六岁。鲁王追赠太保,赐祭九坛,谥忠襄。孙嘉绩不辞螳臂,高举抗清义旗,仿佛喋血夕阳,以生命之光绚烂了孙氏家族最后的辉煌。

其他第六代子孙,入仕者尚有:长房光显,袭锦衣卫正千户;光烈,袭锦衣卫正千户,官至提督街道西司房都指挥使。二房光祉,万历十三年顺天武解元,万历四十四年武进士,任锦衣卫正千户;光禄,临山卫锦衣把总;光祖,万历三十七年浙江武解元,万历四十一年武进士,授万全都司;光德,承荫授中书舍人;光灏,承荫授中书舍人,官至四川石阡府知府。三房兆熙,由荫生任通政司经历;兆勋,授中书舍人;晃,由监生题授参军;扬,任福建漳州府知府。

孙燧第七代,已是强鲁之末。长房安疆,袭锦衣卫正千户,授东宫侍卫一等带刀控马官舍;肇疆,袭锦衣卫正千户;守疆,袭锦衣卫东宫侍卫官舍;开疆,袭锦衣卫东宫侍卫官舍;宝疆,袭锦衣卫东宫侍卫控马舍人;定疆,袭锦衣卫东宫侍卫;理疆,锦衣卫东宫侍卫。二房嵩,孙嘉绩长子,一名延龄,授中书舍人,历官南明鲁王监国户部尚书。

民间有“横河孙家境,纱帽八百顶”之说,还盛传孙家境的官有“一斗芝麻,一斗绿豆”那么多。在明代众多的官吏之中,除了孙泓和孙燧一家外,属于其他房派的进士尚有五位,分别是:孙清,字直卿,号平泉,弘治十一年顺天解元,弘治十五年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历官山西提学副使。孙佳,字志完,号舜泉,嘉靖十九年顺天乡试亚魁,嘉靖二十九年进士,南京刑部主事。孙坊,字志礼,号真泉,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刑部郎中。孙大霖,字汝济,号双湖,嘉靖三十五年进士,刑部员外郎,恤巡山东。孙健,万历二年进士,历官山东海防兵备副使。举人十二名。孙珩,景泰七年举人,官南京国子监博士。孙兰,景泰七年举人,历太原、平阳、兴化三府同知。孙翥,正德十四年举人,福建佥宪,分巡武平道。孙一清,正德十四年举人。孙翰,正德间举人,官知县。孙如淮,嘉靖二十八年举人。孙錡,嘉靖三十七年举人,滁州知州。孙应龙,万历十三年浙江乡试经魁,历山东莱芜、直隶颖上知县。孙鉝,万历十三年举人,工部员外郎。孙唫,万历十三年举人。孙在,万历四十六年举人,官知州。孙时衡,崇祯六年举人。贡举入仕有十二人。孙彬,天顺五年岁贡,任南昌训导,升景州、曲阜、辉县教谕。孙煌,正德十四年贡生,歙县武平教谕。孙赞,弘治间贡生。孙通,由州学岁贡任光州训导,改湖口教谕。孙谏,由例贡授山东青州府诸城县二尹。孙国昌,由例贡授凤阳留守左卫经历。孙维渊,由岁贡生三任教谕。孙如汕,由贡生官教谕,历江南庐州知府。孙如淳,由廪贡生任山东驿县丞。孙弥光,万历间贡生。孙如浣,由岁贡例加光禄寺典簿。孙如澦,由岁贡生任县丞。

另有武科入仕的武进士十名:孙骥,隆庆二年武进士,殿前指挥。孙铨,隆庆四年武魁。孙镳,万历二年武会魁,江南都督同知。万历十七年孙如湋,万历十七年武魁。孙应桓,万历二十五年武进士。孙应枟,万历三十一年江西武解元,万历三十四年武魁。孙如源,万历四十四年武魁。孙文亮,万历间武进士,山东临青协副将。孙宪忠,万历间武进士,陕西甘肃肃州西协副将。孙承乾,崇祯十三年武进士,江西南湖营都司佥。此外还有武举人十一名。    

明代族内其他仕宦有:孙文光,南京工部郎中。孙惟忠,甘肃按察使司。孙懋忠,守备。孙愈忠,云南布政使司。孙承韬,通州总兵。孙承勋,江南庐州营都司。以及教谕三人,主簿六人,县丞六人,经历三人,巡检十人,典史十一人,其他仓官、医官、司狱、吏目等杂职二十四人。

孙家境孙氏望族 二

在孙氏家族如此庞大的官宦群内,虽然出身各有不同,或科举,或荐举,或荫或纳;所任官职也是各色各样,上至阁老大学士、六部、九卿、三法司,下至知府、知县、教谕、巡检、驿大使;惟有“忠孝”二字始终相通,一般无二,已经成为植根于家族血脉之中的一种基因,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真正形成了出为忠臣,入为孝子的家风。

孙家境始祖孙岳,身为后唐重臣,一贯忠君爱国,后因反对谋逆而被害殉难。其后裔秉承了这一忠贞直节,恪守不替,进而成为家风门楣。元末孙原彝,勤学明理,由征荐举为山阴县儒学教谕,后以不仕张士诚,毅然挂冠归里。忠烈公孙燧更是孙氏家族的气节高标,他临危受命,生死以之,以一人之死维护了国家统一,捍卫了家族荣誉,突显了人格魅力。孙鑨为武选郎中时,世宗不理朝政,朝臣上书劝谏者多获罪,但他毫不畏惧,继续劝谏。后来在吏部尚书任上,考绩朝官,杜绝请托,力持公正,起用了不少刚直忠贞的东林党贤士,一时朝纲清正,气象一新,故被《东林列传》编者称为是“东林肇基者”。孙鑛在援朝抗倭一战中极力主战,坚决反对“封贡”,在国家危难时刻不计个人声誉得失,毅然在是非纷繁的局势中经略朝鲜御倭。最后被诬陷与倭将清正私通,以致革职听勘。孙如法忠鲠直节,铁骨铮铮,在万历“争国本”一案中,据理力争,触怒神宗,被贬潮阳。孙如游在晚明“梃击”、“红丸”、“移宫”三大案中,力揽狂澜,以正直忠义之心维护了朝局稳定。孙嘉绩在明社将倾之际,毅然毁家纡难,转战东南,最终以身殉国,义薄云天。

忠臣孝子,历来并称。明初,孙汝宗为了申述母亲所蒙受的不白之冤,在被逮讯之际,毅然咬破手指,血书“母氏志节,萋毁仇人。生不能白,死告鬼神!”于衣带之上,然后从容自缢。母节子孝,动感天地。明代三孝子孙堪、孙墀、孙陞,更是誉满海内。当年孙燧在南昌被害的消息传到余姚,孙堪即刻提刀赶往江西复仇,孙墀、孙陞也随后赶赴。孙堪见到父亲的遗体时,深恸欲绝,竟然哭聋了双耳。后兄弟三人为父守墓三年,丧期满后,又守孝三年。孙陞痛恨宁王害死父亲,终生不写“宁”字,也不为人写寿父文。母亲以九十二岁高龄去世,孙堪也已经七十二岁,哀毁不胜,在回乡途中倒在母亲的灵柩旁边,再也没有醒来。后来朝廷旌表孙堪为孝子。旧时,余姚龙泉山南麓忠烈祠西有三孝祠。孙陞的孙子以延,在嗣父如法病重期间不但延医调治、细心照料,甚至祷告上天,愿意以身相替。如法去世后,以延在墓旁搭建庐舍,哽咽悲号,竟然有两只老虎来绕庐静坐,世人以为是孝感所致。以延妻来氏,出自萧山名门,乃按察副使来经济曾孙女,服侍本生及过嗣公婆竭尽孝心。婆婆史氏病情严重,来氏断了自己孩子的奶,改而侍奉婆婆。后来竟因劳苦过度,二十六岁就早早病逝了,传入光绪《余姚县志·列女》。

孙家境孙氏家族不仅是簪缨世家、忠孝世家,还是文化世家,而且后者的门祚比前两者更为长远。相对完善的教学内容和手段,严格的督责制度,一定的经济实力,是建立这一优势的基本保证。而深厚的家学渊源则是孙氏家族科举人才辈出的重要文化动因,尤其是他们世代相传的《易》学研治,更是保证孙氏子孙顺利中举的优势所在。孙燧是孙家境《易》学的集大成者,在外处馆其间培育了大量的《易》学人才,他的门人以《易》经考中进士的就有十人之多,包括余姚人倪宗正和黄嘉爱孙燧开创了孙氏治《易》登第入仕的先河。明代孙家境十六名进士中,有十三位是通过治《易》而登第的,约占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一。这种文化优势,也通过望族之间的联姻得以重新组合优化,从而有进一步提高了相关家族的竞争力。那些与孙家境联姻的望族子弟,也得益匪浅。翁大立、翁时器叔侄以及陆美中,先后以治《易》中进士。

望族联姻不仅对子女的先天智力有积极影响,而且促进了文化交流,最直接后果是家族中的妇女普遍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因此有条件也有能力从事对子弟的教育。孙氏家族的妇女与别族相比,更具优势,她们在歌诗之外也善于举业。所以,她们对族中子弟的悉心教诲是孙家境这一科举大族取得辉煌业绩的重要因素之一。杨文俪(15151584)浙江仁和人,工部员外郎杨应獬女,为孙陞继室。精帖括,亲自教授六个子女,五个儿子除了幼子早卒外,其余四个都考中进士。晚年,又教授孙辈,孙子如法、如洵,外孙吕胤昌先后考中进士,如泟为举人。四库馆臣认为“有明一代,以女子而工科举之文者,文俪一人而已”。其女孙鐶,同邑大学士吕本之子吕兑室。少从杨文俪学习声律歌诗,好藏书,有“女博士”之目,孙鑛、吕胤昌、吕天成幼年均受其教。钱氏,阳明学者钱德洪侄孙女,御史钱应扬女,孙鑨室,自幼喜好读书,寿过百龄。《万历野获编》称其“性严而慧,深于八比之业,决科第得失如影响”。孙鑛、孙如法、孙如洵少时习举业受益良多。

孙家境孙氏家族的成员或仕、或隐,或文、或武,都始终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注重文学艺术的熏陶,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和较好的综合素质。

除了前文提到的三种著作外,南宋时期孙介有《雪斋野语》数十卷,孙应时还有《易说》《论语说》以及《琴川志》十五卷。

明代孙家境孙氏著述达二百余种,数千卷。明初孙枢号履素,精书计,综理一邑赋籍之纲,以诗文名,有《履素稿》行世。孙梓号梅庄,善诗,有《梅庄诗集》。孙叔遐号自牧,明《易》理,善诗文,曾修辑家乘,有《鸣谦稿》行世。孙桧号栖云,工吟咏,有《栖云集》。孙煤号古松山人,尝修辑谱系,善诗文,有《古松集》。孙燧在戎马倥偬之余勤于著述,有《四圣糟粕》十卷、《诗文启札》六卷、《奏议》四卷、《案牍稿》十卷、《恤刑录》二卷、《审录编》二卷及《巡抚榜文》。孙堪读书质颖过人,擅长古文词,诸子百籍,无所不窥,有《孙孝子集》十卷、《弩考》一卷,还与二位弟弟合编《忠烈编》十卷。孙墀自幼聪明好学,过目千言就能背诵,写文章伸纸走笔顷刻立就,世有“倚马才”之誉。曾参与预修府、县志及《大明会典》,著有《易学衍义》、《薇垣日记》和《符卿集》。孙陞敏于记诵,长于古文,工声韵音律、赋诗作曲,少作《越王台吊古》一文,可与《滕王阁序》媲美,著有《孙文恪集》二十卷及《易测窥录》。孙钰虽为武将,素好读书,又喜作诗,经常召集四方骚人墨客结社吟诗,其诗作效法陶孟,有冲淡之味,著有《思则堂稿》四卷、《思则堂续稿》一卷。孙鏊好古文辞,擅长骈文,曾代撰应制语,典丽称旨,著有《松菊堂集》二十四卷及《漆园集》、《东园漫稿》、《舒啸轩稿》、《四明游览编》、《啸台咏》、《虎林杂咏》等。孙铤精于《易》学,诗文取法秦汉,遒丽博综,为世所重,曾校订《永乐大典》,著有《承天大志》。孙如法著有《古春秋传》(一作《春秋古四传》)六卷《广战国策》十七卷及《孙世行诗文集》。孙如洵著有《瑞莲堂集》四卷、《西游唱酬稿》一卷、《闲居杂咏》三卷、《双鹤集异录》一卷、《池州循政录》二卷、《饬漕条议》一卷。孙如澩号太泽,崇祯间出为广东文昌县丞,曾重修《文昌县志》。孙有闻著有《桐竹庐诗文》六卷。孙嘉绩著有《五世传赞》、《存直录》及《孙硕肤制义》。

孙鑛是孙氏家族在文化领域的集大成者,素有“姚江奇才”之誉。他虽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还一度参与援朝抗倭战争,却不以政治军事家闻名,而是以学识宏富、创制迭出的文史家著称于世。他读书嗜古,文祖北地,一生以古文的继承者自许,并把秦汉文奉作散文创作的圭臬,选言纪事归于百炼精卓,实为学古楷式。在戎马倥偬之际,抽思握管,读书著述不辍,考证评点了大量的古代典籍,编选修订了众多的经学和史学著作,撰写了不少学术专著,现在可以考见的有百余种,一千多卷。其种类之多,数量之大,范围之广,被学者称为“这在中国历史上都是罕见的”。

孙鑛有撰著十二种,包括《月峰先生居业》四卷、《月峰先生居业次编》五卷、《月峰先生居业余编》三卷、《姚江 孙月峰先生全集》十二卷、《铨曹东省经略南枢奏议》二十卷、《人杰编》三卷、《后越绝》十卷、《书画跋跋》三卷续三卷(一作四卷)、《会心案晶盘雪里居乐事》三卷及《孙氏文稿》、《举业要言》、《老子古今本考正》。尤其是《书画跋跋》一书,评品书画碑帖,独具慧眼,考核精密,是时有卓论,广为后人所征引。现在存世或著录由孙鑛批评的著作占总量的三分之二,共有六十一种,囊括经、史、子、集四部,内容涉及四书、五经、正史、编年史、杂史、儒家、法家、杂家、道家、别集、总集、词曲等类别。特别是以文学批评的方法来评品《诗》、《书》、《礼》等儒家经典,开辟了经学研究的新视野,开创了一代新风气,专家认为“我们将孙氏认作此派的开山祖也未尝不可”。第三类是编纂,有《名世述》、《太史直笔》等十六种。其中与张元忭合编的《绍兴府志》五十卷,体例精洽,图文并茂,尤其是孙鑛撰写的《序志》,开创了后世有“旧志源流”的先河,历为论者所赞誉。明代学者赵锦评论这部志书:“其事具,其言核,统之有宗而析之不紊。旁诹而博考,酌古而准今,发前所未明,补前所未备。”近现代的各类方志学著作也多将万历《绍兴府志》列为名作,颇受推许。第四类是增订,共有五种:《补订班马异同》十二卷、《皇明通纪辑要》二十四卷、《历朝纲鉴辑要》二十卷、《鹤林玉露》十六卷补遗一卷及《增定古文集》。

在写作大量著述的同时,孙氏家族还热衷于校书、刻书和藏书。他们利用自己渊博的学识、细致的鉴赏能力、广泛的交游圈以及任职的便利,校订、刊刻、收藏了一大批图书,其中有不少还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一定影响。

孙陞在翰林院任职时,曾参与校勘《列圣御文》、《五经》、《二十一史》。同年好友王维桢卒于地震,孙陞为之收集遗文,辨正讹失,并为作序付梓。孙铤在翰林院任职时,曾分校《永乐大典》。孙錝曾经校订了殷士儋的《金舆山房稿》一书。孙鑛在南京都察院任上,曾校刻宋代笔记《鹤林玉露》和正嘉间首辅杨廷和的《视草余录》。孙如游在职掌南京翰林院期间,校刻了苏辙的《古史》和方孝孺《方正学先生逊志斋集》,并为二书作序。孙如法在谪贬潮阳尉时,与林大春交往密切,两人相得甚欢。大春卒后,孙如法不仅为他汇集遗稿,还捐助银两帮助出版《井丹集》,使这位潮州先贤的著述能够传之于世。后来,孙如法隐居柳城别墅,热心鼓励王骥德纂写《曲律》,书成之后还承担了繁重的校订任务。如今传世的天启间刻本《曲律》中尚有“柳城翁孙如法世行订”的字样。孙氏藏书虽无异本,却也种类多样,数量不菲。孙堪武艺高强,擅长堪舆之术,又通晓天文星象,故而家藏多武学兵书和天文、地理、律例、医卜之书。孙陞于诗文之外,好声韵曲律以及谶纬命理之术,他通过购置、传抄等方式,收藏了许多曲谱、剧本和纬书。其妻杨文俪和长媳钱氏都喜欢观史,所以家里除了儒家经典、戏曲剧本和命理相术书外,还有不少史书。孙鑛是孙氏家族藏书的集大成者,除了祖传的大量藏书外,在外任官期间又陆续添置了不少,使孙氏藏书在浙东藏书史上尚有一席之地。黄宗羲在《天一阁藏书记》中称:“吾邑孙月峰亦称藏书而无异本,后归硕肤。丙戌之乱,为火所尽。余从邻家得其残缺《实录》,三分之一耳。”万斯同则有“月峰尚书喜储藏,四部甲于姚江”之说。

孙家境孙氏亦以弈棋、书画、戏曲名世。

明代中晚期,余姚弈风颇盛,士大夫之间常常以棋为会。孙堪、孙墀、孙陞三兄弟都喜好手谈,子侄辈如孙钰、孙鎡、孙鑨、孙鏊等也多深谙棋道,时常以棋会友。孙鑛更是个中高手,曾会同杨文焕、杨世华、管府、邵畯等亲友与永嘉派弈师陈谦寿结成弈社,互相研讨棋艺。余姚弈风之盛,招来了大批弈士来姚角艺,如武陵陈弈师来姚,孙 鑛就有“国手新来竞卜欢”的诗句。永嘉派后起俊彦方日新“袖势”来姚,与邵畯手谈,孙鑛等作裁判,“酬客或累日,赠诗将盈卷”。邵畯意犹未满,致书新安派弈师汪绍庆,约日前来厮杀,京师派擎旗高手李釜也挟艺来余姚参加比赛。余姚弈坛一时三派弈师共集,盛况空前。

孙堪行草学颜真卿,颇得《争座位帖》之神韵。尤以画菊闻名,乾隆《绍兴府志》谓其“善画菊,初受法于舅氏杨节,晚年乃时出新意。性本爱菊,所居辄种菊,日夕玩之,故画每得其神。其画格亦与众别,黄紫参差间出,俨如庭植”。孙鎡为学深邃,对于《易》学研究尤为精到,擅长真草书,笔法仿钟王。孙鏊亦以书法行名一时,其书法出入宋元诸名家,而自运笔意,遒劲俊逸,尤长于大草。孙鑛书法清劲绝伦,行草及楷法俱极精工,小楷又微参以分隶法,最为端雅苍古。古稀之年犹能作蝇头小楷,遒劲端密,钩划峭健。其书画理论著作《书画跋跋》收入《四库全书》,所论时有精理,广为后世学人所征引。孙如法晚年隐居柳城别墅,亦以图史自娱而工书,喜校雠。孙如洵善晋人书,兴至则挥洒淋漓,纸扇尽而精神自若。

孙氏家族成员的戏曲造诣比书画更有影响,是晚明戏曲史上的一个显亮点,其对晚明戏曲界的独特贡献,历来为撰写戏曲史的学者所乐道。忠烈夫人杨氏出生于一个深有书香气息的富商之家,从小就喜欢读史书看喜剧。嫁到孙家后,就把这种风气带了过来。她经常会在节庆时将戏班请到家里来,和家人一起观看戏文,评论剧情。受其影响,她的幼子孙陞也精通音律,喜好戏剧,并与当时的曲家陈鹤、何良俊等人有着非常深厚的交情。他们经常聚在一起交流、探讨一些有关音韵声律的问题。孙陞的继妻杨文俪是古代少有的才女。她出身仁和名门之家,精擅科举制艺之文,对于诗词曲律更是样样称手,件件精通,有《孙夫人诗》一卷传世。与孙陞一样,她对戏曲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喜好,收藏了许多剧本,单是金元杂剧就有三百余种之多。他们的六个子女由于家庭氛围的影响,也都喜欢戏曲。特别是孙鑛,在这方面的造诣尤其深厚,不但有“析字之阴阳”的高论,还对南戏创作提出了“十要”理论:“凡南戏,第一要事佳;第二要关目好;第三要搬出来好;第四要按宫律、协音律;第五要使人易晓;第六要词采;第七要善敷衍,淡处做得浓,闲处做得热闹;第八要各脚色分得匀妥;第九要脱套;第十要合世情,关风化。持此十要以衡传奇,靡不当矣。”孙鑛的从兄孙鏊,对戏曲也情有独钟。他在自己家里就蓄有戏班,为了方便带班与绍兴、杭州的戏班进行交流,还特地造了一艘画舫。孙鑛的姊姊孙鐶喜好藏书,“于古今剧戏,靡不购藏”。其子吕胤昌自幼寄居外祖家,与表兄孙如法同为万历十一年进士,和晚明戏曲界的两大领袖人物沈璟、汤显祖是好友。两表兄弟都深好戏曲,特别是孙如法,不但在“争国本”一案中冒死疏救沈璟,还为沈璟创作的数十种传奇一一改正韵句。同乡王骥德的《曲律》和表侄吕天成的《曲品》被誉为是明代曲论的“双璧”,而这两部作品的撰著都得到过孙如法的指导。

艺术往往有触类旁通的效应,除了诗文、书画、戏曲之外,孙氏家族在园林建筑方面的成就也值得一提。大学士孙如游之父孙鏊,曾在余姚城东设计建造五柳庄,占地十余亩,内有假山、池沼、岩洞、石梁、楼台轩榭,数以百计。每当花开时节,他便邀集亲朋好友饮酒赏花,吟诗作画。连外地的山人名士也都纷纷慕名而来,如王稚登、莫叔明、帅机等当年都曾是五柳庄的座上客。孙鏊在杭州吴山也建有别墅,名为“钱塘小筑”,楼台萦绕,名花丛荫,俨然都会蓬莱。孙鑨于嘉靖间迁居绍兴城内,建第于卧龙山南麓,山阴县署之东。其长子孙如法在万历间营造了两处别墅。一为“柳城”,在绍兴钱清北数里的沙头村,两阁对峙,芙蓉杨柳杂植于曲沼之旁。如法隐居其中,自号“柳城翁”,时招王骥德、吕天成商榷词学。一为“孙庄”,在江沱村,位于大尖越王峥的入口处,柴扉竹径,得山家况味。其弟如洵,在绍兴也建有别墅“采菽园”,位于种山北麓倪池旁。由相家桥入内,南望黛山如列,群嶂倒影于清泉碧波之上,得水边林下之胜。

孙家境孙氏望族 三

然而世事难料,易代之际的战乱和灾荒,尤其是异族入主给前朝世族带来的心理上的压抑,致使孙家境孙氏家族元气大伤,门第萧条。孙氏族人有的在战争中家破身死,如孙如泟次子应楫,崇祯十五年到蓟州收麦,遇清兵死之,其后子孙凋零;有的激于义愤,破家输国,在支持苟延残喘的南明小朝廷抵抗异族入侵的战争中为国捐躯,以孙嘉绩最为著名。特别是清兵南下对地方的巨大破坏,以及清朝建立后对汉族缙绅所实施的一系列限制和打击政策,使得孙家境孙氏在历经种种灾难和变故后之后,已经衰弱不振,往时威风和荣耀荡然无存。无论仕宦还是文化,都大不如明代。有清一代,偌大一个家族只出了二名进士,即康熙四十五年进士孙谠和道光二十一年进士孙光耀。孙谠字一士,号椒园,任江南武进县知县,推升主事。孙光耀字千亭,事迹不详。另有举人十四人:康熙四十一年壬午科孙金鼎,官知县;康熙五十年辛卯科孙之持,官直隶宛平县知县;雍正元年癸卯科孙铸文,官山东灵寿县知县;雍正十年壬子科孙兆龙;雍正十三年乙卯科孙际震,官山西阳城永济知县,推升主事;乾隆九年甲子科孙大夏,官新城县教谕;乾隆四十八年癸卯科河南亚魁孙潮;乾隆五十四年己酉科孙俞复,官知县;道光元年辛巳科孙秉元,官知县;道光十一年辛卯科孙堮;道光二十九年己酉科孙廷璋,官遂安县教谕;光绪二年丙子科孙宝义;光绪二十九年癸卯科孙尔瓒,注册挑选知县;以及中举年份不详的孙渊,官知县。

尽管孙家境孙氏在清代再也没有重现明代的辉煌,但在文化领域尚有一些著作传世。孙光煬字丹扶,号自斋,长于诗歌,旁通堪舆。顺治三年恩贡,任河南伊阳知县,改补北直隶稾城知县。所著有《大观楼诗集》、《地理万变权衡》、《昏衢炬烛二编》。主修顺治《伊阳县志》二卷(常秉彝、刘象明纂),有《画筴图》和《撼龙经》各一卷收入《四库全书》存目。孙文明字二在,号丽沧,别号天授山人,康熙十四年恩贡,官台州宁海县训导,著有《天授山人诗集》。孙光晨字腾子,号晓亭,邑庠生,著有《易经晓亭合纂》。孙谠性敏嗜学,为文擅议论,由进士任武进知县,编有《毗陵逸诗钞》二十四卷(一作二十三卷)。孙大夏字咸三,由举人任教谕,慨然以培植人才为己任,有“贤师傅”之称,著有《红草轩稿》、《小如舟诗钞》。孙维松字鹤巢,自幼工诗,著有《鹤巢小草》。孙树云字志厚,号积堂,别号又樵,附贡生,候选布政司理问,任修宗祠,博综古今,著有《友竹轩诗文稿》行世。孙奎字祖铨,号丽生,又号秋阳,著有《寄鹪吟馆诗草》。孙兆基捐职从九品,著有《瓶庐琐语》,采入县志。孙福田字谦斋,五品衔广东候选批验所大使,著有《话雨山房文集》。孙廷璋号莲士,学有本源,洽见博闻,由道光二十九年抜贡中本科举人,官教谕,著有《亢艺堂集》六卷(一作三卷)、《玉井词》一卷、《井眉经说》二卷、《井眉丛说》二卷及《勉熹堂诗集》、《宰邡集》、《亢艺堂遗集摘抄》、《莲华居士遗集》。孙宝义字子宜,一字紫霓,号熹荪,别号咏裳,廪膳生,光绪二年举人,著有《诗郑笺小疏》、《说文蒙拾》、《众经音义校勘》、《记庭诘忆录》、《群籍志览》、《欢河札记》、《学裘堂杂体文》、《欢庐诗略》及《薇壶词》。孙玉瑞著有《映雪斋诗文集》。

在创作诗文同时,孙氏家族的后人也有一种强烈的文献保存意识,非常重视家族文献的收集整理。因为,祖先有过的辉煌历史不可重演,但却可以成为一种力量,用书面形式记录的祖辈们的言论、思想,无形中会产生一种权威,成为一种可视的榜样。所以,许多先人遗著被子孙精心保藏,一代一代地传承着。孙兆勋字巨功,号筠坡,官中书舍人,他身处清代初年,深知家族文献保藏的重要性,把家族文献的保存、辑集视作自己的使命。他广搜遍寻,历尽艰辛,终于将孙氏先贤的传记和科举应制文章一一收罗,编成《姚江孙氏传文》四卷,并刊刻行世。由于家族文献大多散落在各个家庭之中,因此家族文献的整理,尤其需要整个家族的配合。孙景洛字鼎钦,号仙舟,邑庠生,攻文艺,好施予,同侄元杏、元霖同锓《姚江孙氏世乘》、《烛湖集》,编梓《余姚孙氏世传》,就得到了其他族人的多方帮助。孙应时的《烛湖集》原版久失,连四库馆臣也是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来的,民间更是无从得见。孙景洛与侄子元杏、元霖兄弟远求各地,遍托亲友,才求得了四库钞本付印。孙氏《世乘》和《世传》的编印,族人的无私帮助当然更多。而《姚江孙月峰先生全集》的重刊,则是经过两代人前赴后继的努力才得以完成的。由于战争和水火虫蠹,到清代嘉庆年间,《孙月峰全集》的版刻早已毁失,印本流传也已经极为稀少。国学生孙元杏虽然有藏书万卷,但也没有这部书。所以其叔孙景洛不得不辗转相托,遍访乡里,最后终于在山阴本家访到藏本,可惜不久景洛因病去逝,没能完成刊印。于是,孙元杏请人仔细抄录,并由儿子光烈协同校阅,最后才得以刊刻印行。

民国时期,孙氏族人从政者不多,孙尔瓒曾任财政部谘议和浙江省财政厅谘议。在文化上则有一些著述传世。孙庆燕著有《对池庐诗草》,孙祖谋著有《於越三不朽跋尾》一卷、《寄园读书晰疑》二卷,孙尔安著有《银币制造之概要》一卷、《币制稿编》十二卷。现代有画家孙仙龄、孙菊生等,尚有一定名望。

 

《余姚孙境宗谱》28卷

《余姚孙境宗谱》28卷首1卷,光绪二十五年(1899)燕翼堂木活字本,15册。孙仰堂纂修。卷首:序文、凡例;卷一:分迁记、史记录、百世图、仪形图;卷二:恩荣志、传赞类;卷三:选举略、节孝表、祠墓志;卷四:翰墨志、艺文志、古迹考、丛谈录、宗事记;卷五至卷二十八:世系图。此谱分类之细、史料之详、印刷之精,可推现存三北谱书之冠。

孙家境孙氏,尊五代后唐明宗时孙岳(?—934)为始祖。是谱卷一《仪形图》首置“唐三司使扈驾招讨大将军孙清廉公像”,有文如下:“始祖讳岳,行广十八,先世冀州人。六世祖为睦州刺史,因由睦州徙居于姚之梅川。雅资疏朗,任逸不羁,有凌厉无前之概。仕后唐明宗朝,历官府卫右职,擢颖、耀二州刺史,迁凤州节度使,后举为三司使,扈驾招讨大将军,殉康义诚难,褒曰清廉。论者谓始祖生不逢辰,致以忠义殉国,留名青史,溯厥仪型,良非偶然,敬述其略而系之赞。赞曰:从荣愎谏,义诚肆慝。公婴厥凶,聿显清德。三迁择里,卜居梅川。幽光笃庆,忠孝蝉联。”考《旧五代史·唐书四十五》孙岳传,找不到孙岳迁居余姚梅川之蛛丝马迹。其子琏附于孙岳传中,但在家谱中却无载。考南宋楼钥《攻愧集》,有他写的孙介(1114—1188)墓志铭,称孙介在70岁时曾自志其墓:“族绪寒微,难援谱系,但闻七代祖自睦州徙居此,力田自业。”孙介实事求是,为人不攀附显贵,可敬可信,难怪他培养出了淳熙丁酉省元应求、大诗人应时这两个儿子;孙子祖佑、祖开也都成名成家。

这部家谱的最大特色是史料宏富,体例严谨。前四卷辑录大量史志文献,足资后人据此探究宗族源流,人文轨迹。正如明李时勉在序中所云:“今孙氏自后唐至今,族属随地而蕃,理学文章,闻人显宦,彬彬接踵,良由祖宗之所积德者厚,故流泽远也。继今以往,而绵绵瓜瓞,奕奕簪缨,又宁有既哉。”

卷二《传赞类》小序云:“传纪行述,所以表扬功德,阐发幽隐,类能补史阙文,垂诸不朽。吾祖自岳公以下,文章忠孝,蝉联不绝,故高行纯谊,传自大儒,巨制鸿篇,具堪千古。顾时移世变,篇帙丛残,祖德宗功,未能殚述。方自恨予生晚矣,幸赖有禹才公《世乘》并各家著述,搜采得传纪行述,别为一门,藉使后世子孙犹得览遗文,而知先人之盛德也。”有邵廷采撰《孙氏世传》,崔铣、王维祯各撰孙燧传,赵贞吉撰孙堪传,程文德撰孙墀传,雷礼撰孙升传,叶向高撰孙錝传,周应宾撰孙如游传,钱槚撰孙如法传,以及沈焕撰孙介行状,胡世宁撰孙燧行状,孙升撰孙堪、孙墀行状,吕本撰孙升行述,孙鑛撰孙钰行述、孙鑨行状,倪元璐撰钱太夫人(孙鑨妻)行状,吕胤昌撰孙鑛行状,孙如洵撰孙如法行状,施邦曜撰孙如洵行状,叶宪祖撰孙如泟行状,余缙撰孙有闻行状,李安世撰孙以衡行状等。

卷三《祠墓志》有杨简撰孙应时生圹志,谢迁撰孙燧神道碑铭,杨一清撰孙燧墓志铭,徐阶撰孙升墓志铭,诸大绶撰孙鎡墓表,赵南星撰孙鑨墓志铭,张四维撰孙铤墓志铭,孙如游撰孙如法神道碑,陈继儒撰孙如法暨史宜人合葬墓志铭,孙应龙撰孙如洵墓志铭,来集之撰孙有闻暨来安人墓志铭,毛奇龄撰孙嘉绩墓碑铭,黄宗羲撰孙嘉绩墓志铭。皆出名手,甚为可观,所载史实大富于《明史》本传。清乾隆间,孙兆熙等已据此编成《孙氏世乘》3卷,现存乾隆二十年刻本。

卷四《艺文志》收有陈有年撰《忠烈公年谱》,亦可补史传之阙。

孙氏为姚江望族,自宋以来,名人辈出,明代尤盛。是谱卷一《史记录》中,就收录了在《宝庆会稽续志》、《明史》、《浙江通志》入传的人物达12人:南宋孙应时,明孙燧、孙堪、孙升、孙钶、孙鑨、孙铤、孙鑛、孙如游、孙如法、孙如洵、孙嘉绩。考光绪《余姚县志》,孙境孙氏收录的则多达24人:除上述12人外,另有南宋孙介、孙祖开,元末孙原彝,明孙墀、孙钰、孙鎡、孙鏊、孙錝、孙如泟、孙有闻,清孙光炀、孙岳森。

孙境宗谱,在明洪武至万历间曾编修过五次,现存万历三十六年(1608)抄本,孙镗、孙如河纂修,河北大学图书馆存二卷。最后一次编修于民国21年(1932),32卷首1卷,燕翼堂木活字本,32册,孙梁盛等纂修。

孙家境现属慈溪市横河镇。   《余姚龙泉孙氏谱系列》


余姚在浙江东部,秦时建县。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秦始皇东巡入浙。登会稽山祭大禹陵,由李斯书字刻石,立石于会稽山,并按地理特点,分立浙东境内的会稽郡属县。据《浙江通志》载,当时所立有钱塘、余杭、山阴、诸暨、上虞、太末、句章、鄮县、鄞县、乌程、由拳、海盐及余姚等十几个县。《水经注》云:“江水东经余姚县故城南。秦始皇南游会稽,途出是地,因其句余山以名县。”《大明一统志·绍兴府余姚县》亦云:“秦为县,属会稽郡,汉晋以后皆因之。”隋开皇九年至唐高祖武德三年(589—620),余姚曾并入句章县,初属吴州,后改越州。

慈溪古属句章,唐开元二十六年(738)置县。

1954年,余姚、慈溪、镇海三县县境大调整,慈溪划出整个山南部分给余姚,余姚则划出整个姚北部分给慈溪,并在姚北浒山镇设立新的慈溪县城。1979年,余姚县横河区与慈溪县泗门区对调,终成目前格局。而新慈溪县有将近三分之二的境域(如文中所涉横河、浒山),历属余姚县。1985年和1987年,余姚、慈溪两县先后撤县设市。

 
版权所有:果博东方公司客服19048888887  1

单位地址:果博东方客服电话,果博东方客服,果博东方公司开户

联系电话:19048888887 传真: Email:110666507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