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誗(音产chan)陵园,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城南马家坑山腰。唐末建。孙誗居汴州陈留(今河南开封),为中原世族。唐僖宗中和二年(882年),孙誗以才武选为百将,率官军追剿黄巢起义军南下于赣闽粤之间,中和四年敕封为东平侯后,遂定居虔化(今宁都)。后子孙繁衍广布赣闽粤等地。其第三个孙子伯房的后裔自福建省长汀县河田村迁至广东县紫金县,辗转增城县,最后定居在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孙中山系孙誗二十五世孙。据县志和族谱记载,孙誗墓始建于唐朝末年,明、清年间曾多次修葺。1986年11月,孙中山诞生120周年之时重修,扩大墓地成陵园,重立墓碑、墓铭,墓前辟有平台,筑有台阶并立牌坊式陵墓之门,十分壮观。陵园坐落在半山腰上,整座陵园面南偏东,视野开阔;背后群山高耸,松林茂盛;前方山峦起伏,河流蜿蜒,颇具虎踞龙盘之势。那象征孙中山诞辰120周年纪念的120级花岗岩台阶一直向上排列至墓园。台阶的两侧,是郁郁葱葱的柏树,昂然挺立。上得台陵,跨入高高矗立的汉白玉牌坊,便是墓地。这座陵园,是按唐代墓园设计修复的,外呈圆形垛状,正中碑石高2.7米、宽1.1米,上面镌刻着原江西省政协副主席武赐予手书的“唐敕封东平侯孙誗墓”9个大字,墓左侧立有《重修唐故东平侯孙誗墓志》碑,右侧立有宋代苏东坡《唐东平侯孙誗公像赞》诗碑,上面还刻有按照孙氏族谱描摹的孙誗先祖画像,整座陵园四周松柏林立,花木丛生,藤蔓飘垂,锦屏翠帘。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曾氏于2008年十月偷葬于孙誗墓左侧孙誗之子孙实墓后面。孙氏子孙多次就此事与政府和曾氏交涉,特别是70多岁的退伍军人孙益培,先后十多次为此事到政府上访。政府和曾氏置之不理,去宁都县政府上访时宁都县政府还把门关上,不让我们进去,翻越进去后才和政府对上话,把我们的要求递交上去,我们为了为了社会的和平稳定。一次次要求曾氏把坟墓迁走,可政府每年清明期间还派人守在那里,更有宁都政府工作人员孙慧同说曾氏坟对咱们陵园风水没有影响,我当时就反问他,“你姓孙吗?”(有录音为证)估计他长得象隔壁邻居。2013年3月19日,孙益培等5人再次就此事向宁都公安局、信访办、文化局等部门上访,发出最后通牒,如曾氏墓在2013年清明前不迁移,我们将动手帮曾氏迁移,发生任何后果由政府负责,到目前为止还没得到任何答复,我们决定在2013年4月5日帮曾氏迁坟,在2013年4月5日(农历二月二十五星期五),大家带好工具,上午9点到10点之间到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城南马家坑路口集合。宗旨是不打人,拉住他们的人,不能让祖先再蒙羞了。行动起来。孙益培联系方式15170176915、QQ群227627452请大家相互转告并转发,此事己转达远在美国的孙中山孙女孙穗芳女士,有空她也会来亲自关注此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