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文/孙文才
一,《孙誗祠》的历史文化价值 “孙誗祠”,这座镶嵌在宁都大地的明珠。自宋以来,它以特有的文化底蕴,多年来一直释放着璀璨的光茫。“孙誗”,这个孙氏后人为之骄傲的名子。他的父亲孙拙是山西太原人,因做官{中书舍人}携家小迁居河南陈留{今河南开封县}。唐僖宗中和三年{公元883年}誗以才武选为百将,因剿灭黄巢军而建功,次年封东平侯。据碑文载;公“充承宣使,提兵江右,民皆安堵,父者拦道请留。”可见,当时,孙誗公深受人民拥戴。遂定居虔化县{今宁都县}。孙誗公配陈氏,生一子实。中和五年{885年},陈氏病故,葬於由曾文辿所卜马家坑福地,墓座甲向庚。庇荫实生七子,存五子,且个个智慧超人。孙誗公去世后,其子实又礼聘高人风水大师杨荺祖的高徒曾文辿点穴。葬处绝佳,为“仙人座帐”穴内形。艮龙进气,子山午向。至此,这支孙氏人丁渐旺。后人有孙长儒,字思斋。是一位饱学儒士;“嗜学聚书,经史百家毕备”,宋祥符八年{1015年}赐五经出身,与欧阳修同年登进士第。后官至广西浔州知府,太子中允。审核太子给皇帝的奏章事宜。为政“尚,仁,恕”,他的身先垂范,给其子孙树立了极好的帮样。儒子立节,字介夫,24岁举进士第,官至广西桂林节度判官。任内“刚而仁”,宋熙宁新法之时,不肯为条列司,抗经制司。活十二人之死。苏文忠称其“刚而仁”。并作《刚说》以褒之,遂有名于世。他认为不能草菅人命,说;“狱当论情,吏当守法,逗绕不进,诸将罪也。余人尽可乎,若必欲以非法斩人,则经制白为之。”其君子浩然之气存,纯善之心长。孙勰{1051-1120}字志康,宋哲宗元佑三年{1088}年进士。授奉宁军节度推官,历郓州教授,知舒州太和县。从辟高阳。孙勴字志举,北宋元佑?年进士,博学多才,台郡屡荐不士。系苏东坡的得意门生,学者。后百年又得孙登龙,字寿甫。南宋景定五年举人,任四川东川路总管府事。宁都县令郎在延春谷立祠,杨柏子作记。经升阳州俭谋,建议得州长允许,公开征文刻石记事于祠右。祀孙氏五贤。该祠有《孙氏五贤碑刻》,由吴澄纂文,大书法家赵孟兆书丹。几百年后,由于《孙誗祠》《孙誗墓》的庇佑,这里又孕育了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因此,孙中山先生的古祠堂《孙誗祠》,是历史的背景地,是典型的宋代古建筑风格,是研究古建的存世标本,有很高的历史文化含量。是宁都少有的古历史文化遗存,十分珍贵。
二,重建孙誗祠的重大意义 历史上,宁都人民以《五贤祠》为骄傲。曾一度将宁都县的梅花镇改为“五贤镇”。是他们的精神支柱。在宁都人民心目中,《五贤祠》就如同他们祖先的牌位,只能敬,不能动。《孙誗祠》就是宁都县的历史佐证。是不可替代和不可再生的。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宁都只所以被誉为“文乡诗国”的美誉,体现在,这里历史上有科举中榜状元2人,探花1人,进士125人,举人431人。这在全国也是极为罕见的。而孙氏5贤,名列其中。这些都鲜活地反映着城市历史文化的脉络,剔刻着所走过的路。他们是这一文化链条中重要的一环,他们与《孙誗祠》《孙誗墓》形成一条完整的文化链。缺少《孙誗祠》,历史将会残缺和不完整。 过去,由于对历史文物的不重视,法律不建全,教育跟不上,使得个别人,道德被伦丧,良知被泯灭,加上领导的冷莫与熟识无睹。这个惜日的掌上明珠--《孙誗祠》,没有逃脱被破坏的命运。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宁愿去毁掉珍贵的无价之宝。真是检了芝麻丢了西瓜。正是这些小人,为满足本能,利益熏心,丧尽天良。将好端端的《孙誗祠》破坏的面目全非,将祠内石柱上的字铲掉,将宋砖围墙拆掉埙毁。而今,到处是残墙断壁,到处是满目凔胰。埙坏成度触目惊心。人们迷惑不解,这儿到底怎么啦。难道他们不受节制?人们无法控制愤怒,在哭泣,在痛恨。良知令他们奋起抗争。权势阶层和开发商们嗜财如命,其贪婪的奢望超过想象,你们为自己的一点私利,毁掉宁都的镇城之宝,你们心安吗?你们良心何忍? 为保护《孙誗祠》,5月29日,全国各地孙氏宗亲29人,来到宁都。《孙誗祠》能否保住,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当天下午,我们拜谒《孙誗祠》,遇见一中年妇女在祠中烧香叩拜,口中念念有词。经打听,方知这里的香火从未间断,一个千年老祠,其中的人物早已作古,然而有关他们的故事和传说,确流传至今,使得今人仍顶礼膜拜,着实令人感慨。这不正是文化的魅力所在吗?这个不经意的小插曲,更加增强了我们保护《孙誗祠》的责任和信心。 世上的事情,在发生的时侯很无奈,但得来的也很蹊跷。经过广大孙氏后裔的奋力抗争与不懈努力,终于有了一点眉目。新的一届县委领导,为民思想牢固,执政理念清晰。新任县委王书记,上任才几天。他在网上看到《孙中山古祠堂面临强拆》一文。就立即指示城建部门整改,早我们一天行动,作出批示,让我们深感意外。那种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我们终于长出了一口气。尽情享受揪心释怀后的快蔚。有了宁都县委的支持,使得我们信心百倍。 重建《孙誗祠》,完全是为保护国家珍贵文化遗存,为宁都县增加光彩。想想看,我们这些人,谁也把《孙誗祠》搬不到自己家里,建起来也不是我们的个人财产,而是宁都人民的共同财富。这样的行为,利国利民,何乐而不为呢?如今,《孙誗祠》的重建事宜已经列入了县政府的议事日程,方案也已出台。不久的经来,《孙誗祠》将以崭新的面貌来迎接世界游人和全国人民的参观游览,接受孙氏后裔的拜谒。我敢断言,这里有《孙誗祠》的存在,宁都将会成为中国的“麦加”。 宁都城,在夜幕降临的时侯,到处是霓红灯的色彩。小骄车的灯光,卡啦ok的音响,特有的客家烧考和到处飘荡的茶香。闻此味道,如痴如醉。改革开放给这里带来的繁荣,触手可及。身处其中,漫步人行道,是一种探寻,是一种浪漫。会给人们带来无尽遐想。它告戒宁都人,在幸受温馨生活的同时,不要忘记《孙誗祠》《孙誗墓》曾为这里带来的不扉旅游收益。这种繁荣也有它们的贡献啊。 宁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红色的故土。著名的《宁都战役》《宁都会议》就发生在这里。这里自然环境优美,翠微峰风景区,《宁都战役》《宁都会议》旧址,孙中山的古祠堂《孙誗祠》《孙誗墓》《中山桥》,这些景点的存在,为宁都打开了一扇拓宽视野全新的窗口。它独一无二的文化,殊胜的风水环境。为宁都城增光添色。如果将它们连为一体。历史文化加上红色文化是一种绝好的旅游资源。让人们伴着历史去远眺,尤其是孙中山的祖祠,为这里增塡了神秘和牵挂。每年都能吸引大量的海外和台湾的同胞来这里研究孙中山,孙中山就是一颗定海神针,他在祖国和平统一的伟大事业中,其作用无法估量。同时它对宁都的经济发展也是不可或缺的。
山西孙文才
2011年12月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