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孙熊兆的履历,能找到文字记载是这样的: 泽世长子熊兆 字起渭号沂川别号蒙羽山人善文章尤深古学由郡禀生中式乾隆丁卯科举人辛未科进士任贵州平越府湄潭县知县善政多端邑仕归里教授生徒多所成就著有《映雪堂诗稿》《星懋甲子篇度分考》《殷年表》《琅琊考》《琅琊典略》《七邑沿革表》《律吕朱陆》《国朝山左诗续钞》等杂作。鹊华桥〔清〕孙熊兆:虹桥跨绿水,桥上见华鹊;黛色入层霄,两峰何戍削;浮云互交通,往来无系著;疑有古仙人,相逐驾白鹤。卒年五十六岁配李氏生子二人庶王氏生子一人天锡 天复 天眷 孙熊兆活了多大年纪已有定论——五十六岁(有可能是虚岁)。生卒年月是多少?作为他的嫡系后人,我们不知。因为我们没有传下来的文字记载,第三、四次续谱应该记载,但尚存于沂水英祖后人的九曲店孙氏第三次谱书残本中没发现记载。第三次和相隔106年后的第四次谱书现在在九曲店已寻不到踪影。寻不到的原因可能是随祠堂的被烧而损失;有可能是是来日寇后东躲西藏而丢失,更有可能是共产党掌权后存于绍庭后人或际发后人的谱书没能剩下。
也许轶失的谱书中根本就没有记载。因为活着的人对于刚刚逝去的老人真正对其生卒年月感兴趣的人并不多,只是在为逝去的亲戚吊丧时,才想起查查自家庭红白喜事的吊簿存档。吊簿的存档中往往有生卒的年月日期,但能存世的吊簿又有多少? 所以现在只能从以往的序文中寻找这一方面的蛛丝迹了。
谱书中记载孙熊兆活了五十六岁(有可能是虚岁)。假定他1747年考上举人时是二十岁,1751年考上进士时是二十四岁(这个推断也许接近事实:因为他的父亲孙泽世1736年考中的举人,而他是在父亲中举11年后中的举人。虽然文人家庭的儿子在学业方面早成的可能性很大,但一般也不会少于二十岁中举。假定孙熊兆1747年中举时是二十岁。中进士时就是二十四岁啦!)有了这个基础,可以做出他约卒于1783(1747+36=1783)年左右的推断。 中进士后又活了22年。具说最有才华的三子天眷十四岁早逝是孙熊兆苦恼致病致命的原因。
他的《篆刻朱子治家格言序》成书时间是1765年,可知他由于忙于学问,没有参加其弟于1763至1764年主持编修的第三次族谱续修工作。待等1792年由十世祖绍庭进一步完善八世祖孙鲲兆二十八年前的工作,抄写成四份时,孙熊兆已经驾白鹤而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