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博东方公司客服19048888887
网站首页  祖训族规 族谱研讨 沂州九曲店 淄川般阳 淄博颜山 昌邑道照 广饶三岔 安邱寿光 诸城高密 宗亲联谊 孙境紫气 临沂孙氏 孙氏渊源 访客留言 
滚动公告
欢迎访问《沂河孫氏网》
本网面向沂河流域所有孙姓族人,面向以沂河源头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山东全省、亦可扩大范围至更广的各支派孙姓宗亲。

《沂河孙氏网》持开放包容的理念,欢迎更多能提供孙氏族谱素材、热心族谱研究的网友加入我们的网站建设队伍。
 
      
本网顾问成员: 

孫  强  孫健瑛  孫卫东  孫茂廷 
孫振义  孫振修  孫景存  孫士卿   
孫善修  孫献田  孫宝银

孫朝勇(站长)13869141428
孫宝存(总编)13563962060
沂河孫氏文化研究群206970106
 
访客留言
[6-10]我老家在山东省临沂
[8-27]欢迎来自台湾孙氏宗
[4-15]您好 我
[12-9]大唐庄孙氏,和海州
[12-5]孙梧宗亲您好:刚拜
[12-5]孙梧宗亲您好:
[12-5]孙梧宗亲您好:
[10-20]枣强县是否还有尚林
[9-25]网页记载的郯城茅茨
[9-4]山东般阳(般阳:山
[9-4]山东般阳(山东省淄
[9-4]山东般阳(山东省淄
[9-4]山东般阳(般阳:山
[8-27]我是济宁孙氏后代,
[3-2]我们这的辈分&nb
[9-4]勿忘在莒
 
学者说孙家境

转载上传/宝存

首页 > 孙境文化 > 研究文章
学者说孙家境

信息来源:http://sun.cixi.org  2009-10-13 15:15:18





















(摘自童银舫的文章)
    清代学者邵廷采在他的《思复堂文集》中说:“余姚人物之盛,自宪、孝、武三朝始。其著姓多,莫盛于孙、王、谢,而孙氏尤盛。孙氏自燧及嘉绩六世,世以文章忠孝嗣其家绪,蔑有废坠。海内高仰之,为当代宗臣。”这个记载起码给我三个重要信息:一是孙氏在明代是余姚最有名的名门望族;二是从孙燧至孙嘉绩六世,贵盛大半个大明王朝;三是孙氏家族学问人品忠孝节义名扬全国。
      横河孙氏六世盛名,时间长达一百五十多年,可谓人才辈出,各领风骚。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又有一个美好的祝愿叫“五世其昌”,看来孙氏要打破这个世界纪录了。让我们来看看孙氏六代群英吧。
      孙燧(1460—1519),字德成,号一川,是揭开孙氏六世盛名帷幕的领军人物,更是在漫漫五百年历史长河中、特别是孙氏后代的农民子弟中最引为自豪的精神圭臬。他于弘治六年中进士,历任刑部主事、福建按察使、河南右布政使,以才节著称,政誉甚好。正德十年,以右副都御史的身份巡抚江西。时逢宁王朱宸濠图谋作乱,孙燧不愿苟合,结果被宁王所害。但由于他在巡抚江西的四年中,积极地做好了应对叛乱的各种措施,使得叛乱迅速被平定。平叛功臣王阳明认为此次事件中,孙燧应得首功,并遣使护其丧归乡。世宗即位后,追赠礼部尚书,谥忠烈,祠祀南昌。“忠烈公”之名,从此万人敬仰,流芳百世。
      孙燧有三子,个个学业有成,声名远扬。
      长子孙堪(1482—1553),字志健,号伯泉,善骑射。承父荫,为锦衣千户。中嘉靖五年武状元,授指挥同知,官至都督佥事。
      次子孙墀(1489—1556),字志朝,号仲泉,由选贡生历尚宝丞,供事内阁,官至尚宝卿。
      幼子孙陞(1501—1560),字志高,号季泉,嘉靖十四年殿试一甲第二名(榜眼),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于任上,赠太子太保,谥文恪。                                                  孙燧  像
      孙燧第三代,人丁兴旺,如群龙入海,声势浩大,显赫之极,叹为观止!
      让我费点笔墨,一户一户介绍吧。                  
      孙堪独子孙钰(1523—1573),字文鼎,号剑峰,以祖荫袭锦衣卫正千户,嘉靖三十二年武进士,署指挥同知,官至都督同知。
  孙墀有四子:孙镆、孙钶、孙鎡、孙鏊。孙镆字文英,号砺峰,以父荫官光禄寺署丞,时值孙氏鼎盛时期,镆淡漠于荣进,终身不迁一官,簿书之暇,辄与诸名士诗酒唱酬,为文坛盟主。孙钶字文 济,号容峰,官晋州判官。孙鎡字文畊,号霁峰,官汝州知州。孙鏊字文器,号端峰,官上林苑丞。
      孙陞有五子:孙鑨、孙铤、孙錝、孙鑛、孙镶,除了幼子孙镶为贡士且早夭外,其余四子均声名显   著。孙鑨(1525—1594),字文中,号立峰,嘉靖三十五年进士,授武库主事,历武选郎中,光禄寺卿,累官吏 部尚书。与平湖陆光祖、邑人陈有年为时人推为“浙中三贤太宰”,名震天下。及卒,赠太子太保,谥清简。孙铤(1528-1570),字文和,号正峰,嘉靖二十八年顺天解元。四年后中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右侍郎。孙錝(1537—1592),字文秉,号鹤峰,隆庆二年进士,历官福建道监察御史、江西按察使、河南右布 政使,终太仆寺正卿。孙鑛(1543—1613),字文融,号月峰,万历二年会试第一,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加太子少保参赞军机,以文才武略为世所称。
      孙燧第四代中,名声不及上代,惟以余姚三阁老之一的孙如游最为知名。孙钰长子孙如津,官都 督佥事。孙镆子孙如瀛,以武艺著名,官云南掌印都督指挥佥事。孙鏊长子孙如游(1549—1624),万历二十三年进士,累官礼部尚书。神宗皇帝死后,以顾命大臣辅佐光宗。而光宗皇帝沉湎美色,在位一月就暴死。熹宗即位,以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加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及卒,赠少保,谥文恭。孙如游历仕三朝,位登台阁,受 顾命之任,名重一时,但回天乏力,明王朝已处于风雨飘渺之中。孙鑨长子孙如法,即孙鬼头。次子孙如洵,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晋员外郎,终山东参政。孙铤长子孙如泟,万历十九年举人,历仕寿昌教谕、万州同知。次子孙如洹,任顺天府府尹。孙錝次子孙如濂(过嗣孙鑛),任巩昌通判。
      孙燧第五、第六代,人丁凋零,一如枯树落叶,只在家谱上留名而行迹不显了。孙应本为孙如游之子,孙有闻为孙如洵之子,过嗣孙如法为子。唯有晚明孙嘉绩尚能在史书上留下一笔,维系孙氏家族最后的辉煌。
      明沈德符在其名著《野获编》卷十三中赞叹:“父子得谥者,以为盛事。然尚未有三世得之者,今于余姚孙氏见之……则国朝二百余年来,海内仅此一家而已。且门宗贵盛,世以忠孝清白见称。”因《野获编》成书于万历间,沈氏仅记孙燧、孙陞、孙鑨祖孙三代得谥事,其实后来尚有孙如游、孙嘉绩爷孙俩得谥事,其荣耀更无人出其右。

  4

      孙嘉绩,字硕肤,明万历三十二年生,孙应本之子,孙如游之孙。崇祯十年(1637)进士,授南京工部主事。不久改兵部主事。满洲大军兵临北京城,却按兵不动,众官不知道怎么回事。孙嘉绩分析敌情,认为满洲兵在等后援,建议攻打,但未被采纳。几天后果然有大批蒙古兵与满洲兵汇合南下,大家才知道他的军事才能,晋升为职方郎中。由于他正直不阿,被谗下狱,与儒学大师黄道周关在一起。黄道周已被折磨得奄奄一息,孙嘉绩一边帮他尽心调理,一边向他学习《易经》。后经刑部尚书徐石麒营救出狱。
      1644年3月,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李自成进兵北京,宣告了明朝的灭亡。同年4月,吴三桂引清兵入关,使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向民族矛盾转化。福王朱由崧成立南京政府,起用孙嘉绩为九江道兵备佥事。
      1645年5月,南京陷落。清军下杭州,郡县望风降附,余姚知县王曰俞弃印逃走,训导王元如迎降清兵,自署县事。孙嘉绩闻讯,在闰六月初九日率健勇突入县署,擒斩元如。
      孙嘉绩在浙东首举抗清义旗,正合民心,从者如云。他当即邀同县熊汝霖共同治军,军分两营,孙主左军,熊主右军。就在孙嘉绩斩王元如的次日,会稽章正宸、郑遵谦及宁绍台道于颍起兵响应。数天之内,鄞县钱肃乐、慈溪沈宸荃及绍兴各属县无不响应,立即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抗清队伍。
      六月廿五日,孙嘉绩会同其他志士,迎鲁王朱以海至绍兴,诸军会师钱塘江。孙嘉绩任兵部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视义师。孙嘉绩与熊汝霖在战斗中身先士卒,亲冒矢石,人称“孙熊兵”。兵饷不足,孙嘉绩毁家产佐军。他出生入死,功勋卓著,晋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
      正当孙嘉绩督师夹攻杭州城时,方国安等部不听调遣,不肯同心出击,而致溃败,并将鲁王劫持而去。孙嘉绩从乔司回绍兴,又航渡至舟山追寻鲁王,因忧劳过度,患疾而卒。年仅四十二岁,时为1646年。鲁王进驻舟山,追赠孙嘉绩为太保,赐祭九坛,谥忠襄。
      抗清斗争最终失败,南明小王朝也土崩瓦解。但孙嘉绩等一大批志士于乱世中舍家为国、力挽狂澜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后人发出这样的感叹:“硕肤不辞螳臂,超然成败利钝之表。”“虽某时天命有归,力竭难支,而我孙氏之贞与有明一代相终始,观于公而知之矣。”
孙家境宗祠“忠烈流芳”匾
  5

      其实,忠孝传家,孙氏是代代相传,载入史册的。他们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真正形成了出为忠臣、入为孝子的家风。孙燧就是以气节为世所称,成为孙氏家族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当时,宁王朱宸濠图谋叛乱时,已经开始诛杀异己。孙燧临危受命,虽然明知前途凶险,但为了顾全国家的大局,决心“生死以之”,把家小遣送回家乡,独携二僮到南昌。起初,他天真地向宁王陈说大义,遭到拒绝,宁王反而派耳目安插在孙燧左右。孙燧发现副使许逵忠勇,即与他商量对策。于是托言防御他寇,加固南昌周围城池,请重兵把守九江要塞,又请设通判驻弋阳,兼督旁五县之兵,加强防范。为防宁王劫兵器,又假托防贼,将辎重转移他所。孙燧认为,如果宸濠真的叛乱,也一定因这样的摆布而迅速破灭。宸濠也察觉到了孙燧的意图,一面贿赂朝中幸臣设法将孙燧调走,一面又派人送枣、梨、姜、芥四物给孙燧,暗示孙燧“早离疆界”。孙燧一笑了之。
      孙燧可以有种种理由不死,但他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死亡。他以一人之死,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捍卫了孙氏家族的荣誉与地位,突显了自己的人格魅力,因此,世代传颂,彰炳千秋。
      孙陞为官清正,有口皆碑。在国子监祭酒任上,他重用人才,整顿学风,制订监规,不徇私情,人皆叹服。孙陞是严嵩的门生,后来严嵩掌权时,许多人千方百计地去巴结,而孙陞却不肯依附,主动要求离开京城去南京任职,远离严党,独修其身,从此不再回京。风节高尚,人所共仰。

万历圣旨(孙仲山收藏)

      写到这里,我想起刚刚从朋友处看到的一卷万历圣旨。圣旨是颁给孙陞的女儿孙鐶的,封她为安人。孙鐶是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余姚吕本的儿媳。吕本人称“吕阁老”,因与奸臣严嵩结党,人所不齿。所以,孙陞与吕本这对儿女亲家,虽都与严嵩亲近,但在余姚人眼中,一个高大,一个猥琐。
      孙陞还有“孝友天植”和“笃行君子”之美称。孙燧被宁王杀害时他只有十九虚岁,闻讯后与两个哥哥誓死赴仇。后兄弟三人为父守墓三年,丧期满后,又守孝三年,被时人称为“三孝子”。他痛恨宁王害死父亲,终生不写“宁”字,戒勿治家庆,也不为人作寿父文。并与两个哥哥合编《忠烈编》一书纪念其父。善待老母和兄长,口不言人过。对待同僚亲友,常常“出粟为助”。同乡状元韩应龙英年早逝,他主动帮助抚养遗孤;华州王维祯死于地震,他收集其遗文刻印出版。他告诫子女:“养德、养身、养学,三者须日日体验,不可缺一。”难怪王阳明在吊孙燧文中说:“公为忠臣,公之令子为孝子。”于是孙氏“忠孝之家”闻名天下。
      孙氏不但以忠孝闻于天下,又以刚直著称。孙鑨为武选郎中,时世宗不理朝政,朝臣上书劝谏者多获罪,但孙鑨毫不畏惧,继续上书,极言方士之谬。孙如法有乃父之风,在万历“争国本”案中,据理力争,触怒神宗,被贬潮阳,最后郁郁而终。孙如游在明宫“梃击”、“红丸”、“移宫”三大案中,以正直忠义之心,不畏淫威,维护了朝局稳定。后来与魏忠贤斗争中,由于熹宗实在无能,阉党势力日盛,孙如游无力回天,仰天长叹,愤而辞职。孙嘉绩更是以身殉国,义薄云天。邵廷采为孙氏写世传,赞叹说:“忠烈之为忠,孝子之为孝,至矣!”

  6

      孙氏之忠孝传家,亦以文章、书画、戏曲传世。开姚江孙氏文学之先河者,为南宋孙应时。
      据余姚历代方志和孙氏家谱记载,姚江孙家境孙氏,是五代后唐明宗时自睦州徙居而来,始祖为孙岳,官至三司使,以忠义殉国。传见《旧五代史·唐书》卷四十五。
      烛湖,又名烛溪湖,有个出典,说是古代有人在湖边夜行而迷了路,正在惊慌失措、绝望悲泣之时,忽见前面有二人秉烛夹溪而行,烛光照亮了通道,得以顺利走出迷途。因此烛湖之名传开。烛湖东南西三面环山,东北一隅为湖塘;烛溪湖也叫明堂湖,又叫淡水海,湖周一百三十二顷八亩一角二十步,灌田十一万七千五百六十亩,是姚北人民的生命之水。孙家境就在湖塘之下,极占山水之灵气。
   到了南宋,姚江孙境孙氏渐著声望。孙介、孙应时尤为知名。孙介(1114—1188),字不朋,自号雪斋野叟,是孙岳第七世孙。他务实学,不事科举,不入都邑,躬行古道,训授乡里,不惑佛老,不谄鬼神,不信穖祥,不事方术,邑人尊之为“雪斋先生”。孙介有三子:孙应求、孙应符、孙应时,“皆以文学知名,兄弟相爱,卉衣草食,薄厚必均”,“温恭化群从,逊悌流深规;一丝必同袍,粒黍无异炊”,为后世之楷模。孙应求以家学中淳熙四年省元,不求禄仕,以耕读自娱。孙应符子孙祖祐,嘉定十三年进士,官监华州岳庙武学博士,授通直郎。                                孙介   像 
      孙应时(1154—1206),字季和,自号烛湖居士。八岁能文,师事陆九渊。淳熙二年进士,初尉黄岩,迁海陵丞,再迁遂安令,改知常熟县,及移判邵武军,未上任而卒。与理学大师朱熹为知友。据说朱熹远道专程来孙家境拜访孙烛湖,孙烛湖一时拿不出好酒好菜招待他,深感不安,端出来的是自家种的青葱和普通农家吃的麦饭。朱熹哈哈大笑说:“未见烛湖,烛湖烛湖;既见烛湖,烛湖烛湖。”并写了一首诗宽慰这位忘年交:“葱羹麦饭两相宜,葱补丹田麦疗饥。莫道君家滋味薄,前村犹有未曾炊。”
      孙应时不仅在做官上德才兼备,深受百姓爱戴,     孙应时  像     而且在学术上极有造诣,人品卓越。孙应时曾有诗文稿十卷付梓,故《宋史·艺文志》载《烛湖集》十卷。后因年远散佚,久无传本,在编《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分成二十卷,并附编其父孙介及其兄孙应求、孙应符的诗和传记、行状等为二卷。《烛湖集》是现存姚北孙氏最早的诗文集,文体齐全,具有十分珍贵的史料和文学价值。

“四库全书”本《烛湖集》书影

      自南宋至明末,孙家境孙氏著作,史有记载的竟达百余种,上千卷之夥。孙介著有《雪斋野语》,孙应符著有《历代帝王纂要谱括》二卷、《初学须知》五卷,孙应时另有《论语说》、《琴川志》十五卷。孙燧在戎马倥偬中勤于笔耕,著有《四圣糟粕》十卷、《诗文启劄》六卷、《奏议》四卷、《案牍稿》十卷、《恤刑录》二卷、《审录编》二卷及《巡抚榜文》等。孙堪广览博涉,“工古文词,书学颜真卿,边防、兵制及天文、地理、律历、医卜诸家,靡不通晓。又善绘菊,入神品”;著有《弩考》一卷、《孙孝子集》十卷。孙墀自幼聪明好学,过目千言便能背诵,写文章伸纸走笔顷刻立就,曾参与预修县志及《大明会典》,著有《易学衍义》、《薇垣日记》、《符卿集》。孙陞敏于记诵,长于古文,工于声韵音律、赋诗作曲,曾作《越王台吊古》一文,可与王勃《滕王阁序》媲美,著有《孙文恪公集》二十卷。孙铤精于《易》学,诗文取法秦汉,遒丽博综,为世推重,曾校订《永乐大典》,著有《承天府志》。孙钰工诗,诗法陶、孟,见者称之,著有《思则堂前后稿》四卷。孙鏊钟情园林,著有《松菊堂集》二十四卷及《漆园集》。此外,孙梓著有《善庄诗集》,孙枢著有《素履诗稿》,孙叔遐著有《鸣谦集》,孙如法著有《古春秋传》六卷、《广战国策》十七卷,孙如洵著有《瑞莲堂集》四卷、《西游唱酬稿》一卷、《闲居杂咏》三卷、《双鹤集异录》一卷、《池州循政录》二卷、《饬漕条议》一卷,孙有闻著有《桐竹庐诗文》六卷。孙嘉绩著有《五世传赞》、《存直录》,大量藏书,毁于战火。
  7

      孙鑛是姚北孙家境孙氏集大成者,值得大书一笔。无论在仕途官场,还是著书立说、多才多艺诸方面,皆堪称典范。尤其在著述方面,用其毕生精力,批注百家,自成一言。一生著述达四十余种七百余卷。
      万历十三年,孙鑛丁忧家居,应邀与山阴张元忭合纂《绍兴府志》五十卷,一年即成,赵锦在《序》中称此志“其事具,其言核,统之有宗,而析之不紊。详哉旨乎其言之矣。旁诹而博考,酌古而准今,发前所未明,补前所未备,其用心亦勤且精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是志分十八门,每门以图列于书后,较他志易于循览,体例颇善。      孙鑛 像     末为序志一卷,凡绍兴地志诸书,自《越绝书》、《吴越春秋》以下,一一考核其源流得失,亦为创格。”

《孙月峰全集》书影

      孙鑛对书画颇有研究,他对王世贞的《弇州山人书画跋》一书讹谬疏漏之处进行指正、补充和评价,著成《书画跋跋》一书,共六卷。后收入《四库全书》,《四库提要》称此书“所论时有精理”、“亦赏鉴家所当取证”,故历为书画家推重。收入《四库存目》的除《绍兴府志》外,还有《今文选》十二卷、《孙月峰评经》十六卷。他评注的史书另有《评史记》百三十卷、《评汉书》百二十卷(又作百卷、七十卷)、《评韩非子》二十卷、《评荀子》二十卷、《评公羊传》十二卷、《评诗经》四卷、《评书经》六卷、《评礼记》六卷、《评列子》八卷、《评老子》二卷、《评庄子南华真经》四卷、《评春秋左传》五十卷、《朱订西厢记》二卷、《朱批唐诗苑》七卷,其它还有《坡公食饮录》二卷、《韩非子节抄》二卷、《古今翰苑琼琚》十二卷、《唐诗排律辨体》十卷、《名世述》三卷、《人杰编》三卷、《后越绝》十卷、《居业编》十二卷、《会心案晶盘雪里居乐事》三卷、《铨曹东省经略南枢奏议》二十卷、《补订班马异同》十二卷、《文选论注》三十卷、《春秋左传详节句解》三十五卷、《春秋繁露》十七卷、《孙月峰三子评》七卷、《文选章句》二十八卷、《春秋左传杜林合注》五十卷、《皇明通纪辑要》二十四卷、《姚江孙月峰先生全集》十二卷,以及《太史直笔》、《周人舆》、《古文四体》、《广古文短篇》、《唐诗品》等。可谓著作等身,文史通才?熏也有人称他为文学评点派的头号人物。

孙鑛致外甥孙吕天成(勤之)札

      孙鑛的母亲杨文俪是位有名的女诗人和戏曲家,她出身名门之家,相夫教子,持家有方,子女个个出人头地。她著有诗集一卷,附刊于其夫孙陞《孙文恪集》中。《四库总目》称“盖有明一代以女子而工科举之文者,文俪一人而已。诗,其余事也。”

夫人集》书影

      孙陞擅长音律,杨文俪亦好声律,孙鑛对戏曲更有研究。孙鑛对南戏创作提出过“十要”理论主张:“凡南戏,第一要事佳;第二要关目好;第三要搬出来好;第四要按宫律、协音律;第五要使人易晓;第六要词采;第七要善敷衍,淡处做得浓,闲处做得热闹;第八要各脚色分得匀妥;第九要脱套;第十要合世情,关风化。持此十要以衡传奇,靡不当矣。”孙鑛外甥吕胤昌与大戏曲家汤显祖、沈璟交往密切,相互探讨,结果孙、吕两家熏陶、培养出了吕天成这个戏曲作家兼戏曲评论家。

重新布置的祠堂

燕翼堂

  8

      我从一大堆有关孙氏的史料中抽出身来,揉了揉有些酸痛的眼,独自去离城南十里的孙家境走了一圈。
      烛湖早已无影无踪,据当地老者说,烛湖分为东湖、西湖,中间有腰塘;西湖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已废弃,东湖在五十年代又废湖为田,现只存东湖、湖塘下等一些地名而已。
  孙家境失去了烛湖的滋养,已经褪却了昔日的光泽,连象征家族曾经有过无比显赫的高高的牌轩、深深的庭院都难觅影踪。那些半新不旧的现代民居拥挤在一起,毫无特色,未曾留下明显的历史烙印;匆匆的行人,茫然的眼神,隔断了与历史沟通与对话的任何信息与热情。
      我曾统计过孙家境的人才,自南宋至明末,仅《宝庆会稽续志》、《明史》、《浙江通志》立传的就有12人,光绪《余姚县志》立传的有22人,收录在192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中国人名大辞典》的就有21人。这些人中,有举人10人,武举人2人;进士17人,武进士3人;其中会元1人,解元4人,榜眼2人,武状元1人。清代几乎没有出过做官的人,连书香也远离了,方志上偶有记载的二三个孙氏后人,都早已不住在孙家境,或迁县城,或迁府郡,或隐于市井了。
      祖先的上千卷著作和上万卷藏书,也早已荡然无存,只有孙氏宗祠———燕翼堂还在,并且修得非常漂亮,油漆一新,凡是能够想到的可以装点门面的东西统统仿制出来,墙廊上挂满了历代祖宗的画像、介绍或种种荣誉,向世人展示曾经的辉煌。族中的热心人又开始张罗续修家谱,但是没有一个人能完全读懂光绪年间编修的线装家谱,没有一个人能完全读懂祖先写的任何一本书。  转载上传/宝存
 

 
版权所有:果博东方公司客服19048888887  1

单位地址:果博东方客服电话,果博东方客服,果博东方公司开户

联系电话:19048888887 传真: Email:110666507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