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强移民
山东移民有相当一部分来自河北枣强,分布较密集的地区是历城区、章丘市、商河县、高青县、垦利县、利津县、广饶县、博兴县、沾化县、邹平县、惠民县、寿光市、安丘市、莱城区等地,即明朝济南府北部地区,以及青州府北部地区。 人们认为枣强移民的原迁出地,也是洪洞。在枣强移民中,也的确有这种历史记载。如垦利县耿家镇耿家村耿氏先祖耿事修于洪武二年(1369年)自洪洞迁枣强,同年再迁垦利县耿家镇耿家村。枣强移民村落有的具体到枣强某地,如邹平县明家集镇兰芝里赵氏来自枣强县康马庄,沂源县南麻镇河北村任氏来自枣强县斑鸠峪任家庄,安丘市石堆镇大莲池村曹氏来自枣强县黑石埠子。还有若干村落笼统地说是从武邑、枣强迁来。河北枣强一带也是元末明初战乱中破坏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当地百姓不可能大量外迁,所以枣强应是洪洞移民的一个中转站。枣强东南即为山东德州,德州是南北交通要冲,有“九达通衢”、“京津门户”之称。洪洞移民进入济南府、青州府北部地区,走枣强—德州一线比较方便。
云南移民
一些山东人说他们来自遥远的西南边陲云南。 在他们当中世代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山东一带发生特大水灾。这场洪水究竟有多大?两目山是个见证。两目山在今平度北部,海拔二三百米。这山原叫“两没山”,在那场洪水中,该山一天被淹没了两次,故名。滔滔洪水过后,满目荒凉,官府从云南强徙大批百姓来开荒。他们被反绑着双手,走啊,走啊,整整走了3年,才来到山东。他们及其后裔走路喜欢背抄手,便是双手被反绑了3年,日久成习惯。自称是云南人后裔的,大都分布在胶莱河以东。 从《山东省地名志·行政区划、居民地卷》等文献中,我们检索出101个村落,55姓来自云南,主要分布在青岛、烟台、威海一带。其中,青岛为最;在青岛一带,则以即墨为最。
四川移民
在明朝山东移民中,人们关注的是洪洞大槐树移民、枣强移民和云南移民,还有一种移民被忽视,这就是四川移民。从《山东省地名志·行政区划、居民地卷》中,我们检索出49姓、66个四川移民村落。
有些四川移民村落具体到四川某地,如莱州三元镇古台口张姓、土山镇东登村董姓、平度田庄镇西张戈庄张姓来自成都,莱州路旺镇匡郑徐家孙姓来自成都府铁锥臼徐家,招远蚕庄镇前孙家孙姓来自华阳县铁臼孙家,招远张星镇杜家杜氏来自华阳县,海阳发城镇发城牟氏来自雅安县,海阳泉水头乡泉水头初鹏飞来自陴县,荣城港西镇北港西张氏来自舒永厂永宁县八甲村。在66个四川移民村落中,莱州独占49个。可以说,莱州是四川移民的核心地区。莱州,明为掖县,也是明朝莱州府所在地,鳌山卫、灵山卫,雄崖所、浮山前所、夏河寨前所,皆在莱州府境内;莱州府附近还有莱州卫、王徐寨前所。以莱州为中心的四川移民可能主要是卫所官兵及其家属。
明代人口的大迁徙所造成的山东村落重构,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一,促进了人口的增加。东昌府的洪洞移民数量,洪武二十八年后军都督佥事朱荣说东昌、大名、广平三府移民58124户。其中东昌占多大比例,没有明文。若按三府平均计算,东昌府为19375户。而从今菏泽一带的洪洞移民村落分布情况看,菏泽一带的洪洞移民不比东昌府少。且按东昌府19375户计算,东昌、兖州两地洪洞移民约38750户,按每户5人计算,计193750人。菏泽的枣强移民数量,今已难考,从今枣强移民村落分布情况看,比东昌、兖州都少。云南移民和四川移民数量,史无明文,但规模肯定比洪洞移民小。此外,明代还有其他地区的移民进入山东,如河南、安徽、江苏,特别是江苏海州移民山东日照、胶南的较多。若把枣强移民、云南移民、四川移民以及其他省的移民按东昌府19375户计算,明朝山东外省移民总计约58125户,290625人。第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进入山东的移民主要是垦荒屯田,这对于促进山东农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对此,《明太祖实录》有明确的记载。如洪武二十五年十二月,后军都督府都督金事李恪、礼报告:彰德、卫辉、广平、大名、东昌、开封、怀庆七府移民凡五百九十八户。“计今年所收谷粟麦三百余万石,棉花千一百八十万三千余斤,见种麦苗二千一百八十余顷。上甚喜曰:‘如此十年,吾民之贫者少矣。’”(《明太祖实录》卷二二三)洪武二十八年十一月,“后军都督佥事朱荣言东昌等三府屯田迁民五万八千一百二十四户,租三百二十二万五千九百八十余五,绵(同棉)花二百四十八万斤。”第三,促进了民俗的重组。人是民俗事象的“综合载体”,一个人或是少数几个人进入一个新的民俗圈,往往被当地的民俗所同化,这便是所谓的“入乡随俗”。但是,当大批的成群结队的男女不断拥入,当地民俗就很难把他们一口吃掉。进入山东的外省移民一般都相对集中地分布在某一地区,如洪洞移民主要分布在东昌府、兖州府西部,枣强移民主要分布在济南府、青州府北部,云南移民主要分布在莱州府、登州府南部,四川移民主要分布在莱州府掖县。在这些移民主要分布区,当地原住民的民俗不可能完全同化他们,移民民俗与当地原住民的民俗在融合过程中重组,形成新的民俗。如今莱州民俗就明显与周边地区不同,原因就在于莱州是明朝四川移民的中心。再如即墨是云南移民村落比较集中的地区,即墨一带的民俗带有云南移民的烙印。流行于今山东聊城、菏泽的“梆子戏”,也叫“泽州调”,是洪洞移民带入山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