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河孙氏网 沂河孙氏文化研究会
网站首页  祖训族规 族谱研讨 沂州九曲店 淄川般阳 淄博颜山 昌邑道照 广饶三岔 安邱寿光 诸城高密 宗亲联谊 孙境紫气 临沂孙氏 孙氏渊源 访客留言 
滚动公告
欢迎访问《沂河孫氏网》
本网面向沂河流域所有孙姓族人,面向以沂河源头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山东全省、亦可扩大范围至更广的各支派孙姓宗亲。

《沂河孙氏网》持开放包容的理念,欢迎更多能提供孙氏族谱素材、热心族谱研究的网友加入我们的网站建设队伍。
 
      
本网顾问成员: 
孫健瑛 孫卫东 孫茂廷 孫 强
孫振义 孫振修 孫景存 孫士卿   
孫善修 孫献田 孫宝银

孫朝勇(站长)13869141428
孫宝存(总编)13563962060
沂河孫氏文化研究群206970106
 
访客留言
[3-25]我是大连的宗亲,祖
[9-5]老家在東北遼寧省莊
[6-11]大唐庄孙氏和海州沙
[6-10]我老家在山东省临沂
[8-27]欢迎来自台湾孙氏宗
[4-15]您好 我
[12-9]大唐庄孙氏,和海州
[12-5]孙梧宗亲您好:刚拜
[12-5]孙梧宗亲您好:
[12-5]孙梧宗亲您好:
[10-20]枣强县是否还有尚林
[9-25]网页记载的郯城茅茨
[9-4]山东般阳(般阳:山
[9-4]山东般阳(山东省淄
[9-4]山东般阳(山东省淄
[9-4]山东般阳(般阳:山
 
怎样纂好孙氏家谱-孙家达

 

 

中华民族家谱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家谱是以记载一个血缘家族的世系与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史料文献。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我们的根在哪里?我们的根,纪录在中华族谱中,我们的根,凝聚在中华文化里。寻根问祖,是人类的天然意识;追根溯源,是人类的自愿索求。没有家谱,寻根问祖,无非是缘木求鱼;没有了家谱,追根溯源,简直是无本之本。古代司马迁、班固、陈寿等史学家在其史学著作《史记》《汉书》《三国志》中分别使用谱牒内容,使史书内容更丰富与完备。

家谱,它是以家庭、家族或宗族的世系为中心内容的表册书籍。家谱即一家之史,是关於某一家庭,家族或宗族的历史书。家谱又称为谱牒。所谓谱[布也。列其事也],即按事物类别系统编成的表册。牒,[纪系隘之书也],特指记载世系谱法的谱籍。家谱记载同宗共祖的血缘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的历史书籍,它是宗法血脉特有的文献。

修家谱一般应是民间行为,不能带有丝毫私心。修谱是一门专门学问,其记载方法必须相当规范,力求划一。应力求客观、公允,不能有丝毫偏私之见存乎其间,即不能有所忌讳,以使家谱成为一家族之公言,成为本家族客观、公允的记载。

那么家谱究竟应该编些什么内容呢?王鹤鸣先生长期研究各种家谱,最终写出《中国家谱通论》一书,是关於如何编家谱的权威著作。笔者认为,我们孙家家谱应该按照他在《中国家谱通论》中所列的条目编写。一、谱序(老谱序、新谱序),二、目录,三、凡例,四、谱论,五、先祖遗像,像赞,六、谱系(世系源流,世系录,世系图,世系表,各支系分布简略),七、名贤传略,八、恩荣(受命制诰,科举中式,耆寿,贞妇烈女),九、族规、族训,十、堂号、郡望,十一、祠宇(祠堂、祠产),十二、冢墓(墳莹、祭祀规定),十三、家传(传记、行状、志略、寿序、墓志),十四、艺文(族人著述,专家论证),十五、附录。

当然,并非每个家谱都具备这些内容,如果没有也不必强求。然而,随着时代发展,也不是一成不变,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适当增加些内容。如当今修谱经费问题,大多由族人捐赠,对於捐赠者应以一定方式以资表彰,可在家谱最后列一捐赠者名单。

孙姓是华夏望族,人口位居全国十一位,总人口达二千多万,目前现存档馆及私家藏本近三百多部,孙氏家谱在溯祖归宗叙说家世渊源方面,绝大多数都认“山东乐安孙氏”为源头,以军事家孙武、吴大帝孙权为先祖,许多谱还一直上溯至“大舜”。上古部份以《史记》《唐表》正史为据,世系排列为:武——明——膑——胜……。另有个例:《竹园孙氏宗谱》、《云阳孙氏宗谱》,“孙氏外传世系说”上和《溧阳孙氏宗谱》的世系中,提出武公有二子:孙朗、孙明,孙明有二子:孙顺、孙显。孙顺有子孙机,孙机有六子:智、敏、英、操、俊、资,孙操才是孙膑的父亲。这一说法也同样只是一个无法用其他史料考辨的孤证。从时间及活动时代,孙武活动为春秋末期,孙膑活动在战国中期,时差在一百多年,很明显不合祖孙关系,这是学术界多少年尚未考清疑点,长期困扰的迷团。“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公”由于孙子其人其书时代久远,史料缺乏,尚有许多问题存在争议,一时难以廓清,学术问题只能通过科学研究和民主讨论的方式加以解决,舍此别无它途。毫无疑义,采取非科学非学术的态度和手段无助於甚至阻碍孙子文化研究的健康发展,在我们编纂家谱观点和认识上有争议。有个别宗亲认为武公至膑公之间一百多年不合情理,《溧阳·云阳家族》出现武——明——顺——机——操——膑——胜,已经为无法用其他史料考辨的孤证。并攻击《史记》《唐表》有误。但绝大多数宗亲认为:已存几百部宗谱,仅此三家个例,说明我们先人以史为据的正确观点。大家都知道,没有正史《唐表》《史记》,我们就找不到祖先。宋代欧阳修等人撰著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集其唐代及其之前历朝历代大量资料於一书,涉及到九十八个族姓,可以说是一部较好的“古代中华姓谱”,已成为后人研究谱学的“纲要”。其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不可低估。尽管此书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人们对其有疑问是可以的,但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不能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不能毫无根据的笼统的全盘否定。试想任何一部史书如《春秋左传》《史记》乃至《二十四史》等,哪一部书没有一点问题呀?但其史料价值依然存在。明代陈继儒在其《读书镜》中说过:“余闻之师云,未读尽天下书,不敢轻议古人。”然余谓:“真能读尽天下书,益知古人不可轻议。”有些人指责《史记》《唐表》“太不可靠”“荒诞之极”,大肆眨低其史料价值,这种做法很不妥当。这样做岂不是把今人所犯的篡改历史错误强加给了古人?

当代研究孙氏文化的泰斗郭化若老将军,四十年前在其《今译新编孙子兵法再版的话》中就说过:“《世系表》(大概是根据各大家的族谱编成的),不过目前我们还只有这些历史材料,虽不说它完全可信,但也无法证明它全属虚构。”现在有的人想推翻这一定论,若没有新的过硬的史料,恐怕难以奏效。

我们同属兵圣后裔,孙氏文化研究遍及世界,单凭两家私人宗谱错误记载,在武……膑之间妄违杜撰,添上顺、机、操,来代替正史典籍,没有足够新的合理的证据证明,单凭孤证、臆断,找出某些地方不足,篡改正史,是不可取的。正如清代学者颜师古所言:“私谱之文,出於闾巷,家自为说,事非经典。”

既然古人和前人在留下了大量的姓氏文明和谱牒文化宝藏的同时,也把有可能是混乱的虚假的和很难证明的信息传给了我们,也就是说,他给了我们机会。我们是否能做得更好,就看我们能解决多少古人和前人留下的难题。《汉书睦引传》注[盖荆山之璞,以俟识者。然而谱之命,心益滋愧,义实难辞,故充其陋而乐而为之言]敬希族人团结和睦,圔族同心,协力共建中华强国盛族立於世界,修谱的宗旨是增强族人的凝聚力,为促进和谐社会服务,我孙氏修谱不但为弘扬祖德宗功,启迪后人,更有弘扬运用三世祖武公兵学文化服务於社会的重要作用。更希后贤,绵众声於不坠,绳祖德而显者也。爼豆万年,载德奕世,千百年,世系而可知,木本水源,踵而续之。

 

 

 

 
版权所有:沂河孙氏网 沂河孙氏文化研究会  1

单位地址:沂河孙氏网

联系电话:13869141428 传真: Email:110666507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