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河孙氏网 沂河孙氏文化研究会
网站首页  祖训族规 族谱研讨 沂州九曲店 淄川般阳 淄博颜山 昌邑道照 广饶三岔 安邱寿光 诸城高密 宗亲联谊 孙境紫气 临沂孙氏 孙氏渊源 访客留言 
滚动公告
欢迎访问《沂河孫氏网》
本网面向沂河流域所有孙姓族人,面向以沂河源头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山东全省、亦可扩大范围至更广的各支派孙姓宗亲。

《沂河孙氏网》持开放包容的理念,欢迎更多能提供孙氏族谱素材、热心族谱研究的网友加入我们的网站建设队伍。
 
      
本网顾问成员: 
孫健瑛 孫卫东 孫茂廷 孫 强
孫振义 孫振修 孫景存 孫士卿   
孫善修 孫献田 孫宝银

孫朝勇(站长)13869141428
孫宝存(总编)13563962060
沂河孫氏文化研究群206970106
 
访客留言
[3-25]我是大连的宗亲,祖
[9-5]老家在東北遼寧省莊
[6-11]大唐庄孙氏和海州沙
[6-10]我老家在山东省临沂
[8-27]欢迎来自台湾孙氏宗
[4-15]您好 我
[12-9]大唐庄孙氏,和海州
[12-5]孙梧宗亲您好:刚拜
[12-5]孙梧宗亲您好:
[12-5]孙梧宗亲您好:
[10-20]枣强县是否还有尚林
[9-25]网页记载的郯城茅茨
[9-4]山东般阳(般阳:山
[9-4]山东般阳(山东省淄
[9-4]山东般阳(山东省淄
[9-4]山东般阳(般阳:山
 
安丘庄头孫氏家谱序

安邱莊頭孫氏家譜序
孫熙讓編寫

 

    水有源,樹有根,人有族,家有譜。水源、樹根、人族,都是自然生就的,家譜卻都是後人編寫的。一個家族發展到較大的規模才編寫家譜,正如一個人活到較大的歲數才追問自身的歷史。回憶難免錯漏,傳説更易失真,記載不全可靠。就是説,譜常有誤。如果能詳細地理清脈絡固然極好,但是因爲盲目地求全求清而錯認祖宗也荒唐可笑。所以我想,能記幾輩算幾輩,說清多少算多少。接不上大家譜不要緊,編個小家譜也很好,縂比冒冒失失地接錯了更靠譜吧。
    不知爲什麽,我們莊頭孫氏手里沒有家譜,也沒聽説“文革期間家譜被燒”的事情。聽説文革之前有來聯係續家譜的,但是不知爲什麽最後也沒續上。
    我(熙讓)聼我父親(春業)口述,他(春業)聼我爺爺(成玉)口述:明代洪武年間,祖先從棗強縣遷居山東青州。初有四兄弟龍、豹、虎、熊。我們這一支是熊爺爺後人。祖上先後在安丘汶河沿岸的淩河、下埠、井戈莊、韓家村、趙家村、莊頭居住。我們的堂號是愛松堂。我們和淩河孫氏是一家子。我們排輩的字序是:汝樹炳垣鍾,衍業熙垂鑒,法桓烈圻鎮,濟格煥堯銘。排輩字序規則是水木火土金五行相生(一些字的五行屬性在簡化字上看不出來,要看繁體字才行)。安丘話汝音同漁。
    我(熙讓)見井戈莊村口石碑載:【據考,明洪武年間,孫氏由河北棗強縣遷此,在村中井上建一小閣子,取名井閣莊。後演變爲井戈莊。1959年修牟山水庫時由庫內原址遷此,仍用原名。關王鄉人民政府立,安邱縣地名委員會監製,一九九一年十月。】
    据孫氏家族網孫氏博客孫熙軍博文《山東安邱淩河孫氏字輩譜》記載:【清乾隆年間舉人瑞符字輯五創立了行輩字十個:汝樹炳垣鍾,衍業熙垂鑒。從十五世起排汝字輩。清光緒晚期邑庠生錫芬字芳晉再擬行輩字十個:法桓烈圻鎮,濟格煥堯銘。到二零零四年爲止,淩河及邢戈莊已到二十七世烈字輩。於是孫氏族人保業同安邱第一、第二中學校長等人續擬行輩字三十個:江松然培録,海柏照基欽;湘桂炯堃鉞,淦椿煜增釗;澤林煇致鏡,潤根耀堂。】
    據孫氏家族網孫氏博客孫熙軍博文《山東省安邱淩河平原孫氏族譜源流序》記載:【淩河孫氏始祖公美屬嬀姓孫氏一支,兵聖孫武的後裔。洪武二年由河北省棗強縣上林村奉詔遷來安邱刑戈莊。公美生二子士賢、仲賢,士賢又遷淩河,後稱淩河孫氏。仲賢的後人稱刑戈莊孫氏。士賢有四子:福、祿、壽、禧。淩河孫氏是福的後人。祿、壽、禧的後人分居于淩河周邊地區,各自有譜。】
    據網易網九曲店孫寶存的博客博文《元末經棗強遷山東各地孫氏2013.12.6博山論壇會議公告》:【第一次會議與會人員(博山孫萬春、博山孫賽華、諸城孫常海、昌邑孫奎章、臨沂孫寶存、萊蕪孫漢平、博山孫肇地、張店孫燕毅、博山孫兆昧、青島孫強、廣饒孫中生、萊蕪孫利彬、博興孫孟海、廣饒孫孟悅、昌邑孫乃福、博山孫豐學)達成共識:元末明初經棗強上林村遷山東道昭孫氏、顔山孫氏成功找到族源是余姚孫家境,證據充足;孫家境修譜委員會經過三個多月的慎重考證,對此結論非常認可。元明間經直隸棗強遷發山東各地的軍戶,基本都是一個源頭:浙江余姚——元末隨軍北上——屯兵駐紮于棗強——明朝建立,後爲躲避明軍搜捕不敢群居,故分遷山東各地。】
    又據網易網九曲店孫寶存的博客所載青島孫強(“元末明初經直隸棗強遷山東孫氏歷史文化論壇”縂召集人)撰文《再考山東昌邑道昭、淄博顔山孫氏源流》:【昌邑道昭、淄博顔山、安邱邢戈莊淩河、安邱王家莊、安邱伏戈莊、淄博般陽、青州鄭母鎮等,還有分支居昌邑撫安、壽光道口、廣饒三岔、諸城相州、博興崇德莊、博興王文莊、臨沂九曲店、高密西三里等等的孫氏支系,還有孫爽後裔,均爲元末明初經棗強遷此,同宗同族……在元末至正年間,全國各地幾十支農民起義軍——紅巾軍,紛紛揭竿起義抗元,元朝政權已經搖搖欲墜。居浙江余姚的左丞相中書令爽公臨危授命征士於余姚,起兵北上鎮壓紅巾軍保衛朝廷。吾始祖思恭、克讓二祖就在此時告別了父母妻子兒女隨軍北上,後兵敗於直隸南部,同去余姚孫姓兄弟爺們活著的幾十人流落駐紮在直隸冀州棗強和武清,形成了幾個小村落。其中很多是余姚孫家境的上林派和武清派,棗強上林村因余姚孫境上林派部分軍戶落居棗強避難而得名。爲什麽元末余姚孫境的軍戶會落居於冀州棗強呢?我(孫強)認爲或許是因爲余姚孫家境始祖岳公之故鄉在直隸冀州的緣故吧!爲保存勢力,不久又奉命遷發山東樂安,因樂安地區不是戰場,這些人在此安居生活了幾年,休整部隊,繁衍後人。至元明朝代更替後,明軍開始搜查流散的元軍殘餘勢力,他們已經無法再回到故鄉余姚。爲了保住性命兄弟爺們隱姓埋名,商定對外不公開來自浙江余姚和軍籍身份,只承認是直隸棗強遷民。爲各保一方血脈,思恭、克讓兄弟還有其他同宗兄弟爺們換民裝由樂安秘密各自分遷山東中北部各地。思恭祖其同僚滿公戰死沙場後,思恭續娶滿公之女,生次子恕字近仁,滿公夫人思恭之岳母隨之遷居昌邑道照里。克讓祖亦後娶何氏再生三子:岳住、童兒、廬兒。明洪武二年思恭祖繼遷至昌邑道照莊,明洪武三年克讓祖繼遷至青州東南隅孝夫鄉之顔神鎮(今淄博博山區)。】
    又據孫強撰文《再考山東昌邑道昭、淄博顔山孫氏源流》引安邱邢戈莊、淩河孫氏民國年間的(家譜)同宗小序記載:【吾祖自棗強縣上林村而來,共兄弟十三人,同堂兄弟八人,富、貴、榮、華、寬、洪、簡、重,是也。富居博山顔神鎮,貴居樂安三岔莊,榮居博興崇德莊,華居博興王文莊,寬居藍山九曲店,洪居諸城大嵩後移相州,簡居蘇戈莊,重居高密王家莊。又兄弟五人,思恭、斗恭、致恭、公美、繼先。思恭居昌邑道昭,斗恭、致恭居高密王家莊,皆無所考;公美居安邱邢戈莊,是吾孫氏之始祖也。生二子,長仲賢,次士賢,士賢後居淩河,實吾先祖之苗裔也,繼先居昌邑撫安里。吾祖兄弟共十三人,彼時各居一方,後世子孫原籍茫然而莫辨。】其後有孫強點評:【安邱邢戈莊孫炳震老先生在民國年間撰寫同宗小序時,考證了一些支系族譜後,把克讓之孫“富、貴、榮、華”、“寬、洪、簡、重、勇”堂兄弟,誤認爲元末明初遷山東始祖。又考證“思恭、斗恭、致恭、公美、繼先”是五兄弟很有欠缺,並混爲兄弟十三人,並且還漏掉一個“勇”祖,可又有什麽證據證明“思恭斗恭致恭公美繼先”是兄弟呢?此論斷由於考證浮湥呀浾`導後人有百年有餘!安邱邢戈莊淩河老譜記載始祖失名,也是孫炳鎮老人修譜時,爲其始祖追擬名諱“公美”,實際此做法對後人上接族源帶來很大的麻煩就是找到原籍老譜,明明始祖真名字就在老譜上,後人因爲只知追擬的名諱,也不會相認的!】
    這就是說,現在邢戈莊、淩河的孫氏家譜上關於始祖的一些説法,被青島孫強等山東孫氏研究者認為是追擬的、錯誤的。
    《再考山東昌邑道昭、淄博顔山孫氏源流》由孫強撰寫於2012年壬辰盛夏,修改於2013年癸巳深秋,考證人有孫強、孫奎章、孫寶存,共識人有包括安邱邢戈莊淩河“公美後人二十一世”(二世遷淩河支)孫寶業在内的山東各地孫氏代表三十一人。所以這篇文章是很重要的研究成果。我(熙讓)相信孫強等三十二人的研究共識。雖然這篇文章裏沒有“龍豹虎熊”四兄弟的信息,但是對我們莊頭孫氏追根求源具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
    我們不求詳盡明細的確定,不求“無縫對接”的完整,只求把能夠説清的説清。説不清的問題留待以後求索思考,決不硬搞超出證據的答案。依據現在掌握的資料,我們可以相信:我們莊頭孫氏和淩河孫氏是一大家子,但説不清炳字輩以前的世系;我們和元末明初經直隸棗強遷山東的孫氏是一大家子;我們和兵聖孫武是一大家子。
    “天下無二孫”是一句拉近所有孫氏感情的老話,但是姬性孫氏(周文王之後)、羋姓孫氏(孫叔敖之後)、子姓孫氏(比干之後)、嬀姓孫氏(孫書之後)、其他賜姓和改姓的孫氏(荀況之後、夏侯嬰之後等等),畢竟還是有不同的祖先。例如:清朝滿洲八旗孫佳氏集體改姓孫氏。因此,我們不能亂說某個孫氏人物是我們的祖先或宗親。依據孫強等三十二人的研究共識,我們是嬀姓孫氏,也稱樂安孫氏。
    據司馬遷《史記》、孫權《天子自序》、歐陽修《新唐書·宰相世系表》及有關家譜,舜曾居嬀河(今北京延慶縣),以嬀為姓。周武王追封先賢遺族,舜之後裔嬀滿封於陳地,卒谥胡公。後陳厲公之子陳完因內亂奔齊,改姓田氏。田完五世孫無宇次子書字孫占,爲齊大夫,伐莒有功,即以孫占之字受姓孫氏,采食樂安。書生馮(凴),為齊上卿。馮(凴)生武,以田、鮑四族譃閬y,奔吳,為將軍。武生明,封富春侯。其後裔有吳帝孫權、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
    攀龍附鳳錯認遙遠的祖宗,不如老老實實珍惜眼前的親人。今後但凡有知道錯記的、漏記的、新生的,都要各自糾正補充於《莊頭孫氏世系表》空白之處,以待續編修訂。

    2014-1-17


 
版权所有:沂河孙氏网 沂河孙氏文化研究会  1

单位地址:沂河孙氏网

联系电话:13869141428 传真: Email:110666507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