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博东方公司客服19048888887
网站首页  祖训族规 族谱研讨 沂州九曲店 淄川般阳 淄博颜山 昌邑道照 广饶三岔 安邱寿光 诸城高密 宗亲联谊 孙境紫气 临沂孙氏 孙氏渊源 访客留言 
滚动公告
欢迎访问《沂河孫氏网》
本网面向沂河流域所有孙姓族人,面向以沂河源头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山东全省、亦可扩大范围至更广的各支派孙姓宗亲。

《沂河孙氏网》持开放包容的理念,欢迎更多能提供孙氏族谱素材、热心族谱研究的网友加入我们的网站建设队伍。
 
      
本网顾问成员: 

孫  强  孫健瑛  孫卫东  孫茂廷 
孫振义  孫振修  孫景存  孫士卿   
孫善修  孫献田  孫宝银

孫朝勇(站长)13869141428
孫宝存(总编)13563962060
沂河孫氏文化研究群206970106
 
访客留言
[6-10]我老家在山东省临沂
[8-27]欢迎来自台湾孙氏宗
[4-15]您好 我
[12-9]大唐庄孙氏,和海州
[12-5]孙梧宗亲您好:刚拜
[12-5]孙梧宗亲您好:
[12-5]孙梧宗亲您好:
[10-20]枣强县是否还有尚林
[9-25]网页记载的郯城茅茨
[9-4]山东般阳(般阳:山
[9-4]山东般阳(山东省淄
[9-4]山东般阳(山东省淄
[9-4]山东般阳(般阳:山
[8-27]我是济宁孙氏后代,
[3-2]我们这的辈分&nb
[9-4]勿忘在莒
 
颜山孙氏源流考析——孙丰学

颜山孙氏源流考析 

现存颜山孙氏各支家谱关于世系源流的记载,皆始自明初迁居益都之始祖克让祖。对于克让祖之上的源流世系鲜有记载,只能查到只言片语或间接的文字记载,准确与否尚需进一步考证。本文仅依据家谱中的文字记载和相关史料,对颜山孙氏克让祖之上的世系源流作简要分析,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关于远古先祖的记载

(一)关于姓氏源流的史料记载

关于姓氏源流的记载,多源自《元和姓纂》《古今姓氏书辨证》《新唐书》等谱学专著和史书资料。

1、《元和姓纂》,是中国唐代谱牒姓氏学的专著,唐宪宗时宰相李吉甫命林宝修撰,元和七年(812年)成书。

2、《古今姓氏书辨证》,为宋代邓名世撰,其子椿哀补成。该书从北宋政和年间(1111—1118年)即开始着手编撰,成书于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父子相继,历时20余年。作者对《元和姓纂》一书采录、考辨尤为详博,同时又以《熙宁姓纂》、《宋百官公卿家谱》二书互为参校,对有关姓氏著作取其长而辨其误,往往足以补史传之不足,所以,比其它姓氏书著作较为祥细、精确,是研究姓氏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著作

3、《新唐书》,是北宋时期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合撰的一部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为《二十四史之一。《新唐书》前后修史历经17年,于宋仁宗嘉佑五年(1060年)完成。

4、《万姓统谱》,亦称《古今万姓统谱》,明代凌迪知所撰,成书于万历年间(1573—1620年)。该书仿效林宝《元和姓纂》、章定《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之体例,虽名为姓谱,而实际是合谱牒、传记而成一书的人物小传。

(二)关于孙氏源流的记载

1、据《元和姓纂》载:周文王第八子卫康叔之后,至武公生惠孙,惠孙生耳,耳生武仲,以王父字为氏……又楚令尹孙叔敖及荀况并为孙氏。吴有孙武、孙膑……乐安,孙武之后……

2、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古今姓氏书辨证》载,孙姓源出主要有三。一出自姬姓:卫康叔八世孙武公和生公子惠孙,惠孙生耳,耳生武仲乙(名乙,字武仲),以王父字为氏。一出自芈姓:楚厉王蚡冒生王子为章,为章生为叔伯吕臣,吕臣生为贾伯赢,赢生为艾烈,即令尹孙叔敖(名敖,字孙叔),亦为孙氏。一出自妫姓:齐田完,字敬仲,四世孙桓子无宇。无宇二子:恒、书。书,字子占,齐大夫,伐莒有功,齐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于乐安。另有出自子姓、荀姓等孙氏。

3、据《万姓通谱》载:“孙,乐安,周文王第八子康叔封于卫,至武公生惠孙,惠孙生耳,为卫上卿,以字为氏,望出太原。”其后载有170多位孙氏先祖的小传。

(三)史料记载比较分析 

1、《元和姓纂》只记载了姬姓孙氏的源流,对楚令尹孙叔敖及荀况两支孙氏源流未作上溯;也无孙武、孙膑支系上世源流的记载。

2、《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古今姓氏书辨证》所载“孙姓源出主要有三”等孙氏源流,比《元和姓纂》更为具体详尽

3、《万姓通谱》将妫姓“乐安孙氏”归为姬姓。所载170多位先祖小传不仅包括孙武等妫姓孙氏,也包括孙叔敖等芈姓孙氏先祖,将妫姓孙氏、芈姓孙氏,甚至是其他源流的孙氏皆归为姬姓。

 

二、颜山孙氏源流

(一)家谱关于颜山孙氏源流的记载 

颜山孙氏出自姬姓、妫姓、还是芈姓,《颜山孙氏族谱》(富祖)没有记载;乐安三岔贵祖支系士久祖初修家谱也无记载,燕王庄尚礼祖二修家谱序文记载为:“况孙氏为康叔之裔,未闻康叔之外更有赐姓孙氏者。”博兴崇德庄荣祖支系初修家谱连奎祖序文记载为:“按《万姓统谱》,孙氏乃周文王第八子康叔封卫,惠武公孙孙曾耳为卫上卿,因以为氏。”王文庄华祖支系初修家谱序文记载与崇德庄相同。

据上述记载,颜山孙氏四支家谱中,有三支家谱将颜山孙氏记载为姬姓孙氏。

(二)颜山孙氏源出姬姓还是妫姓

贵、荣、华三祖家谱引用《万姓通谱》,将颜山孙氏归为姬姓正确与否,笔者认为没有必要去过多争议。毕竟史料记载既不一致。先祖修谱时采用了何种史料,就会出现与其相同的记载。至今网上关于“书祖赐姓”、“孙武为妫姓孙氏还是姬姓孙氏”等问题尚争论不休,且皆旁征博引,言之凿凿,有凭有据,似不容置疑。之所以出现如此结果,史料记载不尽相同是其一,个人学识和主观愿望不同为其二,最为关键的问题或为个人立场和设定的目标不同。殊不知年代久远,历史资料匮乏且记载不祥,有的资料记载或许本身就存疑。且许多家谱唐宋以来的世系尚无确凿详实的资料记载,却无休止的争论春秋战国乃至远古时期,既不科学,也无实际意义可言。

据相关史料记载,元末明初之际居山东之孙姓族人,多为“乐安孙氏”,得姓始祖讳书,因伐莒有功,齐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于乐安,故称“乐安孙氏”。源出妫姓,应为乐安孙氏所共识。

(三)颜山孙氏与枣强的关系

1、家谱关于枣强的相关记载

颜山孙氏原籍何处,或者说克让祖自何地迁居益都,《颜山孙氏族谱》(富祖)以宁祖序文记载为“吾族原籍枣强”;贵祖乐安三岔庄士久祖序文记载为“予之上世原居枣强县尚林村”,燕王庄尚礼祖序文记载为“原籍北直隶正定府枣强县尚林”;博兴荣、华二祖家谱记载为“北直隶正定府枣强县上林村,始祖思恭、克让两祖(或同胞二人)奉命迁发”,均记载源出枣强,且富、贵二祖家谱皆有“原籍”枣强的记载。

观今存各姓家谱,不仅我孙氏家族,有较多家谱记载始祖为明初迁自枣强或原籍枣强。据1993年《枣强县志》记载:“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本县居民7731人。至建文年间,一说因为兵乱,许多人被害或逃往他处;一说因为大瘟疫流行,不少人死亡,致使大多数村落绝了炊烟。永乐初年,从山西移来大批居民,从山东等地也移来一些,这方土地才重现生机。”据此记载,显然许多家谱记载明初迁自枣强或与事实不符。至于枣强为移民“中转站”之说,笔者以为也有些牵强。忘却原籍却对“中转站”世代不忘,非人之常情。何况有较多家谱记载枣强为“原籍”,“中转站”显然不可能称之为“原籍”。但是,既然先祖修谱时记载为迁自枣强或原籍枣强,自然有其历史背景和原因,笔者不知就里,姑妄言之而已。

而我孙姓称为“枣强人”,或将枣强作为原籍,却有史料记载。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孙惠蔚,字伯华,一字叔炳。后魏秘书监、枣强戴男(封枣强县开国男,谥号戴)。二子,伯礼、方嗣。《魏书·孙惠蔚传》载:孙惠蔚,字叔炳。原名蔚,后宣武帝加赐“惠”字。其子伯礼袭封。自此始,子孙遂称为“枣强人”。

淄川区大口头村乾隆七年(1742年)《孙氏先茔碑记》既载有:“胡公封陈,至敬仲奔齐为田氏;田书伐莒有功,景公赐姓孙氏,食邑于乐安。厥后一迁于富春,再迁于青州,三迁于武邑。自伯华氏为魏秘书监,封枣强县男,子孙袭封,遂世为枣强人。”

2、枣强是克让祖原籍还是“中转站”

 克让祖由何地迁居益都,虽然富、贵、荣、华四祖家谱皆记载为枣强,但居枣强之先祖名讳及世系却没有任何记载,今也无从查考。据富、贵二祖家谱所载“原籍”枣强分析,至少克让祖的祖父辈已迁居枣强。将枣强作为颜山孙氏的“原籍”,与士久祖序文所载“予之上世原居枣强县尚林村”及荣、华二祖家谱所载克让祖自枣强“迁发”并不矛盾。而将枣强作为颜山孙氏的“中转站”,却是与富、贵二祖家谱所载的“原籍”二字不符。

据上所述,依据家谱记载,颜山孙氏应为“原籍”枣强。但是序文中所载的“尚林村”,因史料中查不到任何记载,故无从考证。且“原籍”枣强始于何朝何代、何世何祖,是否与“伯华氏为魏秘书监,封枣强县男,子孙袭封,遂世为枣强人”有关,也不得而知。

(四)关于颜山孙氏源流的其他记载

1、关于“十三世忠字

华祖寿仙支系家谱《世系表》将彦忠、士忠、克让三祖记载为“十三世忠字”,且《世系表》中“十三世忠字”、“十四世与字”、“十五世孝字”、“十六世福字”、“十七世禄字”依次排列,显然是按燕王庄尚礼祖拟定的行辈二十字:“忍耐全身本,勤俭立业根,能行忠与孝,福禄万年薪”的顺序排列的。从中不仅看不出“十三世”由何地何祖传承而来,也看不出任何有关克让祖之上先祖世系、原籍何处等源流世系的蛛丝马迹。如果依据此处所载的“十三世忠字”,即确认克让祖在“原籍”为十三世,显然有伪笔之嫌。

2、平阴孙氏家谱关于颜山孙氏的相关记载

 《颜山孙氏族谱·宗谊》所载平阴孙光祀支系家谱《支派源流记》《孙氏世系记》有颜山孙氏的相关记载。一见康熙乙亥(1695年)初修家谱时光祀祖所撰《支派源流记》,全文如下:

按远宗支派,有居同邑之孙家溜者,有居武城之甲马营者,有居藤县之魁子村者,有居沂州之横山者,有居济宁城内者,有居滋阳者,有居肥城之南村者、历城之孙家庄者、益都之颜神镇者、淄川南乡者,居德州者、居朝城者、诸城之相州者,至直隶之武清、玉田、枣强,容城之徙居河南辉县,又江南之吴县、桐城、盐城,浙之德清。派分源合,厥有由来,但乡县各殊,历年滋久,地远音疏,通往来者亦寥寥不多见矣。一本之谊未敢或忘,附记于此,以示子孙云。

二见光祀祖之子叔让祖乾隆戊午(1738年)所撰《孙氏世系记》,全文如下:

先世原籍山东,叔孙之后。迁祖镇威将军讳铨,入河南开封府籍。宋康王南渡,只有迁祖一人随行,至浙以余姚为家。北直武清迁祖讳爽,元至正间(1341—1368年)下诏征士,起赴京师,官至特进金紫光禄大夫、知平章、中书令、左丞相,领学士院,录军国重事,遂以武清为家。后居枣强爽之子讳辅,中状元公,任武城县尉,遂以甲马营为家。子六人,长居武城,次回枣强大槐树,三迁淄川,四迁历城,五迁平阴,六因张氏无嗣出承张氏。附记于此,以示后人。

3、平阴支系与颜山孙氏的关系

光祀祖初修家谱年代较晚(康熙乙亥,1695年),而且《支派源流记》所载20余处“支派源流”不仅未载明考自何处,也未记载其中任何一位先祖的名讳;20余处远宗支派”与平阴支系的“一本之谊”始于何朝何代、何世何祖,文中也无任何记载。据魏伯河先生(曾任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党委宣传部长兼学报《华夏职教研究》主编)所撰《孙光祀家世考略》(网上有载)分析:“据此可知孙氏族人分布甚广,至于各地孙氏分别是多少代前同宗则不得其详。不过这一资料对研究后来孙光祀的亲族联络和交游有参考价值。”

文中所载“益都之颜神镇者”,明初至今居颜神镇的孙姓望族仅颜山孙氏一家,当指颜山孙氏无疑。何况此时颜山孙氏与平阴支系缔结“宗谊”已20余年(时孙廷铨已去世21年)。但是,即便廷铨、光祀二祖“意洽于同朝”不下十年,历城、颜神两地相隔也不甚远,光祀、廷铨二祖及其后人,对两支族人之间的世系关系,始终未能考证清楚。

至于叔让祖孙氏世系记》所载:“北直武清迁祖讳爽,元至正间(1341—1368年)下诏征士,起赴京师,官至特进金紫光禄大夫、知平章、中书令、左丞相,领学士院,录军国重事,遂以武清为家。后居枣强爽之子讳辅,中状元公,任武城县尉,遂以甲马营为家。”更是疑点重重。“北直武清迁祖讳爽”,“官至特进金紫光禄大夫、知平章、中书令、左丞相”,史料中查不到任何记载或有情可原;其子孙辅,“中状元公”,史料中也查不到任何蛛丝马迹,显然不合常理。自隋唐时期开科取士,历朝历代的进士甚至是举人皆有记载,何况状元,且已是元末,却查不到任何记载,所谓孙辅“中状元公”,定然存疑。

据明于慎行所撰《湛明孙公碑铭》(孙光祀祖父讳珫号湛明)载:“其先武城人也,始祖好古徙家平阴。”史料记载,孙光祀为官后又由平阴迁历城。据以上记载可知,《孙氏世系记》所载孙辅六子之“长居武城”“四迁历城”“五迁平阴”三地,光祀祖支系均曾居住。即便如此,光祀、叔让二祖也未能考证出本支系与迁居三地的孙辅之长子、四子、五子是何关系;甚至连本支迁平阴之始祖好古祖是否为“五迁平阴”者,也未能考证清楚。

综上所述,平阴孙氏家谱支派源流记》关于“远宗支派”的记载,不过是“可知孙氏族人分布甚广,至于各地孙氏分别是多少代前同宗则不得其详”;孙氏世系记》关于孙辅“子六人”及其迁居地等记载,为后人留下的也是难解之谜。据平阴孙氏家谱、《颜山孙氏族谱》及相关资料记载,两支族人之间的世系关系也难以考证。

孙氏世系记》尚记载平阴孙氏为“叔孙之后”。据网上资料载:叔孙,出自姬姓,为春秋时鲁国叔牙之后,以排行为氏。据《姓谱》载,春秋时鲁桓公第三子叔牙,名牙,排行叔,死后谥僖。亦称公子牙、僖叔。其子立为叔孙氏。按此记载,平阴孙氏应为鲁国叔牙之后。虽也源出姬姓,但却非出自“周文王第八子卫康叔”之卫国姬姓。此处所载出自鲁国叔孙之姬姓孙氏,《元和姓纂》《古今姓氏书辨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等谱学专著及史书资料均无记载,或存疑。据此记载,平阴支系与颜山孙氏的关系应另当别论。

4、孙铨孙爽二祖与浙江余姚的关系

孙氏世系记》载有:迁祖镇威将军讳铨,入河南开封府籍。宋康王南渡,只有迁祖一人随行,至浙以余姚为家。”其中宋康王当指南宋开国皇帝赵构,宋徽宗时历封蜀国公、广平郡王、康王。于1127年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时称南京)登基,改元建炎,史称南宋。在金军进逼下,又南徙扬州建康杭州越州等地,最终在绍兴八年(1138年)正式定都临安(杭州)。但是,铨祖“以余姚为家”之后的子孙繁衍、世系传承、族人迁徙等情况,家谱中没有记载,网上也查不到有关铨祖的任何资料,故无从考证。

孙氏世系记》尚载有:“北直武清迁祖讳爽,元至正间(1341—1368年)下诏征士,起赴京师。”但未载明孙爽由何地“起赴京师”,是否与浙江余姚有关,不得而知,网上也未查到有关孙爽的任何资料,故无从查考。

至于铨、爽二祖的关系,家谱中记载不祥。若按铨祖随“康王南渡”时年龄在30岁上下,铨祖当生于公元1000年前后,与孙爽(元至正间1341—1368年下诏征士)相差至少300年上下,相隔约10代人,因无相关资料记载,二祖之间关系也无从考证。如此,孙铨虽“以余姚为家”,孙爽与浙江余姚的关系却是无从考证。

综上所述,据平阴孙氏家谱及相关资料记载,孙铨与孙爽的关系无从考证,爽、辅二祖与平阴支系的关系无从考证,平阴支系与颜山孙氏的世系关系也无从考证。既然如此,依据平阴孙氏家谱的相关记载,来考证颜山孙氏与浙江余姚的关系,显然也是不可取的。

 

三、关于家谱续接之浅见

因历史原因,家谱记载多有断代、失考等现象,故续谱时依据字辈或名讳用字对接支派,古来有之。在实际操作中,依据父子两世名讳相同或三世字辈相同考证对接的可行性较高。若仅依据一人名讳相同或两世字辈相同,或者以名讳选字部首相同续接,可行性则大打折扣,应有相关旁证相佐方为可靠。如《颜山孙氏族谱·宗谊》所载孙暹一支(见“沂河孙氏网”9月2日《淄博颜山》栏目所载《颜山孙氏族谱中的“宗谊”》),暹祖子一讳廷锾,廷锾祖三子讳宝俊,不仅与颜山孙氏的“廷”字辈、“宝”字辈相同,名讳用字也与廷铨、宝仍二祖的用字部首相同,但却非为颜山孙氏。

观浙江余姚孙境家谱序文,入明之后十三世南山公讳原彝洪武丁卯(1387年)创修家谱,之后自十四世起子孙取名多仿照朱姓皇族按五行部首取字,但却未选定家谱字辈,只是名讳最后一字按“金水木火土”五行部首顺序取字而已。

道昭支系思恭祖后裔,自四世起取名用字也多按“水木火土金”五行部首顺序排列,同样没有选定家谱字辈。若按思恭祖与克让祖为兄弟,依据华祖寿仙支系家谱《世系表》所载“十三世忠字”之“十三世”续入余姚孙境支派,世系对应见后附《世系图》。

观此图可知,余姚孙境“水”字旁名讳为十五世,道昭支系为十六世,相差一世。如此对应不仅不能说世次不符,更不能说是字辈相同。何况此时先祖名讳多为一字,且两支族人均未选定字辈。唯一可比之处,仅是族人取名用字多以五行部首顺序排列,但按“十三世”对应,却是相差一世。

 总之,平阴孙氏家谱所载“以余姚为家”的“镇威将军讳铨”、“北直武清迁祖讳爽”、“后居枣强爽之子讳辅”与颜山孙氏的关系,据现有资料难以考证。即使按“北直武清迁祖讳爽”由余姚迁居枣强,也难以据此考证颜山孙氏与余姚的关系。或许将来会有新的资料发现,证明颜山孙氏源出余姚是正确的,但仅以现有资料将颜山孙氏源流上溯至余姚,显然依据不够充分。据现有家谱及相关资料记载,颜山孙氏源流仅能上溯至元末明初之际的始祖克让祖,克让祖之上的世系源流尚难以追溯。若有追溯,只能是牵强附会,其真实性可想而知。

观今存各姓家谱,多创修于明清两代,虽然家谱世系有的上溯至远古时期,甚至一世不缺的上溯至黄帝。即使国史资料尚存在夏商周断代问题,需要通过史学家的考古发掘和对文物资料的考察研究,不断发现新的史料来补充完善。何况家谱,世远年湮,竟能一世不缺地上溯至黄帝,如何能做到准确考证?其真实性不能不令人生疑。这样的家谱世系正确与否,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已。

微信图片_20220914131505.jpg

 
版权所有:果博东方公司客服19048888887  1

单位地址:果博东方客服电话,果博东方客服,果博东方公司开户

联系电话:19048888887 传真: Email:110666507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