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博东方公司客服19048888887
网站首页  祖训族规 族谱研讨 沂州九曲店 淄川般阳 淄博颜山 昌邑道照 广饶三岔 安邱寿光 诸城高密 宗亲联谊 孙境紫气 临沂孙氏 孙氏渊源 访客留言 
滚动公告
欢迎访问《沂河孫氏网》
本网面向沂河流域所有孙姓族人,面向以沂河源头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山东全省、亦可扩大范围至更广的各支派孙姓宗亲。

《沂河孙氏网》持开放包容的理念,欢迎更多能提供孙氏族谱素材、热心族谱研究的网友加入我们的网站建设队伍。
 
      
本网顾问成员: 

孫  强  孫健瑛  孫卫东  孫茂廷 
孫振义  孫振修  孫景存  孫士卿   
孫善修  孫献田  孫宝银

孫朝勇(站长)13869141428
孫宝存(总编)13563962060
沂河孫氏文化研究群206970106
 
访客留言
[6-10]我老家在山东省临沂
[8-27]欢迎来自台湾孙氏宗
[4-15]您好 我
[12-9]大唐庄孙氏,和海州
[12-5]孙梧宗亲您好:刚拜
[12-5]孙梧宗亲您好:
[12-5]孙梧宗亲您好:
[10-20]枣强县是否还有尚林
[9-25]网页记载的郯城茅茨
[9-4]山东般阳(般阳:山
[9-4]山东般阳(山东省淄
[9-4]山东般阳(山东省淄
[9-4]山东般阳(般阳:山
[8-27]我是济宁孙氏后代,
[3-2]我们这的辈分&nb
[9-4]勿忘在莒
 
般阳孙氏世系考析——孙丰学

般阳孙氏世系考析

 

明朝初年,孙献、孙默兄弟二人,由济南府章丘县迁居淄川县大庄村(现博山区大庄村)。默祖五世孙讳光辉,明嘉靖七年(1528年)中举人,嘉靖八年(1529年)成进士;“初任翰林庶吉士,改真定府推官,次调南阳,寻升南京户部主事。”(见《淄川县志》)之后,大庄村孙氏家族“楼阁层连,甲科继续,而以黉泮驰名者且济济焉”(见章丘《孙氏老茔碑文》),成为当时淄川县的名门望族。因淄川古称“般阳”,故称“般阳孙氏”。《般阳孙氏家谱》以默祖为一世祖,由六世祖念黄公讳应元创修;顺治二年(1645年),七世祖讳溪重修;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八世祖讳自昭(溪祖次子)三修,并选定字辈“允聿洵爰、覃惟凝即”八字,自十世启用。般阳孙氏远世祖讳子玉,生子二人讳孙在、孙中;传至伯善祖,生岩、献、默、谦、让、志有六祖。据博山乐疃村珂祖家谱记载,子玉祖“兄弟五人,讳子荣、子贵、子玉,其二人名号无闻”,珂祖为子荣祖之后。或因珂祖、章丘岩祖等孙氏后裔皆使用大庄村默祖家谱字辈之故,即今坊间所称“般阳孙氏”,有时包括珂祖支系、章丘岩祖支系,甚至潍坊昌邑谦、让二祖等支系。

 

一、关于般阳孙氏先祖的记载

 关于般阳孙氏始祖的记载,首见于章丘《孙氏老茔碑文》(见附图)。碑文为章丘岩祖四世孙讳永吉所撰,其中载有:“始祖孙子玉,及元至正元年(1341年),因穴地隘迁于河之南,则祖孙在孙中也。”时在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

章丘老茔《带江公墓志铭》(见附图)载有:“相传祖有曰在者,实始五甲,在以后世系不可考,考其近祖有讳伯善者,遗命谓其门:中中非易,子惟无失,数代中中,守则孝矣。伯善生岩。”时在万历四十年(1612年)。

博山大庄村关于子玉祖的记载,首见于顺治二年(1645年)溪祖二修家谱所撰《家谱原引》(见附图),其中载有:“远世祖孙公讳子玉,元朝至正年间(1341—1368年),因山左居民鲜少迁发兹地。初居章丘县东南乡之蕃六庄,生伯安、伯善两祖。伯安祖之后至今仍籍其处,伯善祖生献、默、谦、让、志有五祖。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献、默祖来淄邑西南隅岜山庄,遂家焉;谦、让、志有不知所往。”但该序文二修家谱时未记载入谱,为自昭祖(溪祖次子)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三修家谱时发现后,原文载入家谱。

据家谱记载,献祖为“永乐壬寅(1422年)岁贡,遵化为知事”。且此记载与《济南府志》《淄川县志》记载相符。

 

二、上述记载中的疑点及矛盾之处

1、家谱由溪祖二修,《家谱原引》为溪祖所撰,且载有初修家谱所未载的先祖名讳及世系等重要内容,却未一并载入家谱,也未向后人有所交代,或存疑。

2、《家谱原引》所载献、默二祖“洪武四年(1371年)”的迁居时间,与家谱自身所载献祖为“永乐壬寅(1422年)岁贡”的时间相矛盾。

3、《家谱原引》记载子玉祖为“至正年间(1341—1368年)”迁居章丘,而章丘《孙氏老茔碑文》记载子玉祖“至正元年(1341年)”已去世。

4、《家谱原引》记载子玉祖“生伯安、伯善两祖”,而章丘《孙氏老茔碑文》记载子玉祖二子为孙在、孙中,且《带江公墓志铭》记载“在以后世系不可考,考其近祖有讳伯善者”,即不知伯善祖为在祖几世孙。

 

三、问题浅析

1、《家谱原引》未载入谱原因分析

应元祖初修家谱自默祖始,没有子玉祖和伯安、伯善二祖及献、谦、让、志有四祖的记载。溪祖二修家谱所撰《家谱原引》载有子玉祖“生伯安、伯善两祖”、“伯善祖生献、默、谦、让、志有五祖”等重要内容,但修谱时却未一并记载入谱,原因或有三:一是《家谱原引》为二修家谱之后所撰,时已不能载入家谱;二是文中有不宜入谱之事,如溏祖故事(因故被除祖),故未载入家谱;三是文中有未考证确切的内容,如世系关系、迁居时间等尚有待考证,所以暂未载入家谱。

据家谱记载,溪祖有子二人,长曰自新,康熙十四年(1675年)乡试亚元(举人第二名);次曰自昭,康熙十四年副榜贡生,考授县丞。康熙十五年(1676年)自新祖三修家谱,谱未成即去世;之后自昭祖接踵续修,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三修家谱方告竣。据自昭祖三修家谱序文记载,溪祖二修家谱之际:“余与兄讳自新俱为童子,常更相谓曰:数十年后,我辈自当重刊以相继于勿替”。由此可知,自新、自昭二祖受溪祖二修家谱影响,少时即有“重刊以相继于勿替”之志。既然如此,《家谱原引》载有先祖名讳及世系关系等重要内容,即便为续谱之后所撰不能补载入谱,溪祖为何不向自新、自昭二祖有所交代,也未向族人说明,显然情理不通。再者,若因文中所载溏祖故事不便载入家谱,删除或另记他处即可;若“洪武四年”的迁居时间存疑,可用一个时间段(如元末或明初)来替代,皆不为难事,何况因《家谱原引》未载入家谱,二修家谱没有序文流传。因此,不论《家谱原引》为续谱时所撰还是续谱之后所撰,未载入家谱的主要原因,应为文中所载子玉祖与伯安、伯善二祖的世系关系存疑,或世系关系与迁居时间皆有待考证。

 

2、献默二祖迁居时间分析

《家谱原引》记载,献、默二祖迁居淄邑的时间为“洪武四年(1371年)”。谱中又记载,献祖为“永乐壬寅(1422年)岁贡,遵化为知事”,且此记载与《淄川县志》《济南府志》记载相符,献祖为“永乐壬寅(1422年)岁贡”应确凿无疑。

但是,永乐壬寅(1422年)距“洪武四年(1371年)”51年,即使献、默二祖迁居淄邑时年龄在20岁上下,永乐壬寅(1422年)时献、默二祖已是70岁上下的古稀老人。据《明史》记载:“贡生入监,初由生员选择,既命各学岁贡一人,故谓之岁贡。其例亦屡更。洪武二十一年,定府、州、县学以一、二、三年为差。二十五年,定府学岁二人,州学二岁三人,县学岁一人。永乐八年,定州县户不及五里者,州岁一人,县间岁一人。十九年,令岁贡照洪武二十一年例。”永乐壬寅(1422年)为永乐二十年,时岁贡为“府、州、县学以一、二、三年为差”。若献祖时已70岁上下,何能成为岁贡?又何能赴任遵化卫知事?

《家谱原引》关于献、默二祖“洪武四年(1371年)”的迁居时间记载,不仅与家谱所载献祖“永乐壬寅(1422年)岁贡,遵化为知事”自相矛盾,与《淄川县志》《济南府志》关于献祖的记载不也符,显然“洪武四年(1371年)”的迁居时间应是错误的。

默祖五世孙讳光辉,生于弘治十四年(1501年),其世系关系为:默祖生海、演、宽、岱、溏、潮、隆七祖,海祖生山、亨、贞三祖,山祖生鑑、鉞、铨、鐰、锐五祖,鑑祖生光辉祖兄弟八人,光辉祖世系关系均为长支之长。据此,即使按默祖洪武四年(1371年)迁居淄邑时年仅20岁推算,默祖应生于1351年前后,至光辉祖出生(1501年)至少150年,仅传4世,每世近40年,与世系传承规律不符。按光辉祖生于1501年,以27年传一世上推,默祖约生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前后;献祖略长,约生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前后。

据家谱所载献祖“永乐壬寅(1422年)岁贡”与《济南府志》《淄川县志》记载相符等综合考析,献、默二祖迁居淄邑应在永乐年间(1403—1424年)。若《家谱原引》所载迁居时间为某年号“四年”无误,则献、默二祖迁居淄邑应为“永乐四年(1406年)”,时二祖年龄约在20岁上下。献祖永乐壬寅(1422年)岁贡,任遵化卫知事,年龄在30岁上下。

 

3、子玉祖所居年代分析

 章丘《孙氏老茔碑文》早于《家谱原引》41年,且子玉祖去世后葬于章丘;《带江公墓志铭》早于《家谱原引》33年,其中所载在祖与《孙氏老茔碑文》记载前后相符,故章丘《孙氏老茔碑文》与《带江公墓志铭》所载内容应是真实可信的,即子玉祖至正元年(1341年)已去世,其二子为孙在、孙中,在祖与伯善祖之间世系失考。《家谱原引》所载子玉祖“生伯安、伯善两祖”应是错误的,且与上述《家谱原引》未载入家谱的原因分析,以及献、默二祖迁居时间之误等可互相印证。

 

四、般阳孙氏世系考析

章丘《孙氏老茔碑文》所载子玉祖之子为在、中二祖,毋庸置疑;但在祖与伯善祖之间的关系老茔碑文及墓志铭均没有明确记载,章丘岩祖支系各支家谱也无记载。那么,在祖与伯善祖之间的关系确如《带江公墓志铭》所言“不可考”吗?细观《孙氏老茔碑文》发现,永吉祖在言及老茔概况时有言:“据九世传闻可述,盖历唐宋元间。”据此分析,永吉祖应为子玉祖九世孙或十世孙,由此或可推析出在祖与伯善祖之间的世系关系。

据家谱记载,永吉祖兄弟四人,永吉祖行三,带江公讳永福行四。据《带江公墓志铭》记载,永福祖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去世时67岁,即永福祖生于1539年。永吉祖长于永福祖,应生于1539年之前,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撰写《孙氏老茔碑文》时应在70岁上下。若按子玉祖至正元年(1341年)去世时70岁上下推算,则子玉祖应生于1272年前后。如此,永吉祖距子玉祖约260余年。按岩祖家谱《世系图》(见下图,长幼次序自左往右),以27年传一世,并考虑永吉祖非长支之长等因素推析,永吉祖为子玉祖九世孙或十世孙,均与世系传承规律相符。


微信图片_20220928151528.jpg

据《般阳孙氏家谱》及岩祖各支家谱记载,伯善祖生岩、献、默、谦、让、志有六祖。据上述分析献、默二祖约生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前后推算,献、默二祖距子玉祖约118年,以27年传一世,献、默二祖与子玉祖应相隔四世或五世,即二祖应为子玉祖五世孙或六世孙。

据家谱记载,献、默二祖与岩祖为同世,永吉祖为岩祖四世孙,与献、默二祖相隔三世。若以献、默二祖为子玉祖五世孙,则永吉祖为子玉祖八世孙,与《孙氏老茔碑文》所载“据九世传闻”不符;若以永吉祖为子玉祖十世孙,则献、默二祖为子玉祖七世孙,与献、默二祖应为子玉祖五世孙或六世孙也不相符。据此推析,献、默二祖及岩祖应为子玉祖六世孙,永吉祖为子玉祖九世孙,方与《孙氏老茔碑文》所载“据九世传闻”一致,也与世系传承规律相符。

综上所述,伯善祖应为子玉祖的五世孙,在祖的四世孙,在、中二祖与伯安、伯善二祖之间应有两世失考。

 

五、般阳孙氏世系总图

据博山乐疃庄珂祖家谱记载:“余家立世以来,由枣强而迁乐安,不知几世,复迁益都之孝水乡孙家峪里。兄弟五人讳子荣、子贵、子玉,其二人名号无闻,不得具载。相传至明朝弘治年间(1488—1505年),荣祖之后讳珂,复移居于莱邑之水仙峪,即今乐疃庄也。”据淄川区孙家庄村碑碑文记载:“孙家庄位于大口头东北一点五公里,涝洼至孙家庄公路终点,淄河两岸,约于元代建村。据考,村北有宋元墓葬,孙姓明代以前即居此村。”此记载与乐疃庄家谱所载子荣祖迁居“益都之孝水乡孙家峪里”一致,与章丘《孙氏老茔碑文》所载子玉祖“至正元年(1341年)”去世的时间也相吻合,且珂祖后人自“聿”字辈起使用大庄村默祖家谱字辈。

据上述记载分析,般阳孙氏子玉祖与子荣、子贵二祖为同胞兄弟应无疑。故即今坊间言及“般阳孙氏”时不仅指迁居大庄村献、默二祖后裔,有时也包括子荣祖后裔珂祖支系,以及章丘岩祖及潍坊昌邑谦、让二祖等支系。据上述考析永吉祖为子玉祖九世孙的世系关系及各支家谱记载,绘制《般阳孙氏世系总图》如下,不当之处敬请族人、宗亲、方家指正。

《世系图》中献祖支系博山罗圈迁支、默祖支系颜神镇迁支,以及潍坊昌邑谦、让二祖支系各有家谱。章丘岩祖支系虽使用默祖家谱字辈,但世系关系对应或有误。淄川奎三村2003年续谱时自淄川区坡地村得悉,子玉祖有兄弟讳子金,但后裔不祥,有待考证。

 

微信图片_20220928151541.jpg

 微信图片_20220928151546.jpg

上图为章丘孙家庄族谱所载《带江公墓志铭》(部分)影印件。带江公讳永福,岩祖四世孙,永吉祖胞弟(吉祖行三,福祖行四)。此《墓志铭》撰于万历四十年(1612年),其中载有“相传祖有曰在者,实始五甲。在以后世系不可考,考其近祖有讳伯善者”、“伯善生岩”等内容。

  

微信图片_20220928154300.jpg

微信图片_20220928154307.jpg


上图为大庄村《家谱原引》(部分)影印件,其中载有子玉祖“生伯安、伯善两祖”、“伯善祖生献、默、谦、让志有五祖”,以及“明朝洪武四年,献、默祖来淄邑西南隅”等内容。文后自昭祖注有“见为余父遗笔,乃曩者修谱时所著也”,以及“当日不曾刊刻亦未尝名言”等内容。


微信图片_20220928154312.jpg

上图为博山区乐疃村珂祖家谱序文(部分)影印件,其中载有“兄弟五人讳子荣、子贵、子玉,其二人名号无闻”、“荣祖之后讳珂”等内容。


 
版权所有:果博东方公司客服19048888887  1

单位地址:果博东方客服电话,果博东方客服,果博东方公司开户

联系电话:19048888887 传真: Email:1106665078@qq.com